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观看博仁老师视频《正诸先觉 考诸古训》。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一位致良知的中国人,起点决定终点。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唯以“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
“正诸先觉”是以先觉者为师,以印证者为师,靠的是一份恭敬、笃信之心,简单、听话、照做,真正圣贤文化的学习是践行和印证。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决定了我们能否传承圣贤文化智慧,领悟古圣先贤的教诲。务必专心致志,诚心恭敬,务求了悟透彻,彻底解除所有疑惑。不可生起傲慢否定之心,对待老师要有尊崇笃信之心,不可轻忽怠慢老师。一知半解反而会长养好名、傲慢之心。
时刻保持恭敬笃信之心,切实践行印证,深入其中,此便是唯一正确的态度。圣贤经典“犹病者之于药,暗者之于灯,跛者之于杖”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所有的一切读起来朗朗上口,紧紧围绕着“心”,生起恭敬心、谦卑心、笃信之心;戒除好胜心、傲慢心、私欲心。笃志坚定,依良知而行。
今日学习《示弟立志说》。听博仁老师导读,先生开篇讲了立志的重要性:“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雍灌溉,劳苦无成矣。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习圣贤文化,立志至关重要。
去私欲就是存天理,存天理即是致良知。如何做到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正诸先觉,考诸古训”,此为立下圣贤之志下功夫的关键点。学习圣贤智慧需要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印证、践行,心生恭敬之心,放下自己的认知,简单听话照做,消除傲慢心,态度很重要。
对圣贤文化如果不认真听等于没有听,听了不认真思考和践行,等于没思考,不利于我们的学习。所谓“正诸先觉”,首先我们要有恭敬至诚笃信之心,来面对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文化。“考诸古训”,考证印证圣贤的教诲。
“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践行做到古圣先贤的教诲,在我们的印证与做到中再次印证古圣先贤的智慧,此为“考诸古训”。
立志并非一件易事,“三十而立”此“立”并非成家立业,而是立志。何为“志”:“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肉体的生命、精神的生命,意义非常重要。不要把心思放在与志向无关的事上,一有私欲,即便觉知。自省、利他、致良知。
“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立志、责志时时刻刻是我们践行的方向。
教育的根本是立志,成圣成贤,讲精一之功。
读家书,写分享感悟
读晓凤老师家书《认清自己》,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感受到晓凤老师认知、格局的提升带来的变化,“我是一切的根源,有问题看自己”遇事向内求,不纠结、不抱怨,觉知、觉察起心动念,此心不动心生万法。当我们生起如如不动之心,志向更加清晰笃定。“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优秀的晓凤老师点赞。
听点评责善分享
听亚梅老师点评责善。疫情当前,体现了我们每一个生命力卓越不凡的价值,被亚梅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疫情无情人有情,相信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每一位奔波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老师们献上深深的敬意。亚梅老师解读原文通俗易懂,感染着我们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提升觉知力,把改过责善运用于生活中的践行,在践行中拿到精准做到的力量。
李会老师在优秀功课中,把感召家人们加入致良知学习,以及学习以来前后的心理变化及个人感受和收获,从点到面深入剖析。无论从对功课的态度、自律、严谨性,可以感受到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起到的引领性作用,态度、细节决定一切。“一家亲”的魂魄永远都在,传承圣贤文化精髓的精神得到良好的延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