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4-04

2019-04-04

作者: 大耳朵涂涂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09:54 被阅读0次

最近在找《容斋随笔》,最好再收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买之前总想着以前的都没有价值,这一本一定狠狠地读,天天放背包里,翻破吃透它。圣经一样随手翻阅。这样的书极少,大多都是重复了以往的命运,每年重读一回的都少。以前总觉得不可能,书架上怎么能摆着没看过的书呢?克制自己不看?对好色之徒来说,从房间里走出去,还有未知之地怎么可能。慢慢的书多了,也有了买来后不开封的书了。比较了网上很多版本,删减版太多,多到几乎不知道哪是全本。也不知道正常顺序目录。纸盒装的貌似全本,又太像是礼品书。鸡毛多说,上海古籍社应该最好,古籍类的经过牛逼人点校的还是不一样,断句啊 别字啊。上海古籍的老编辑都是以前中华书局的,线装书局那都是胡扯,骗人送礼的,古籍类的第一香港中华书局,第二上海古籍。我决定信他的,

洪迈这人是个写作狂,这书狂写了一辈子,还没写完。我记得草叶集,好像写了11版,从出版到死反复改进,就一本书。前出版时代,古人写书大多这样。据说容斋随笔到了后期就属于杂七乱八全收 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好多直接抄袭来的,张大春讲过 每况愈下这个词就是洪迈对每下愈况的误用或者有意识的转用造出来的。

谈到家谱,我郁闷两点,一是祖上就是明末清初大槐树王忠,这个人很可能是虚构的。二是每个人的记录都是:配某氏生几子这么几个字。网上一搜,山东汶上王氏家族始祖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始祖王忠兄弟五人,其余四兄弟为王信、王孝、王诚、王兴。就是一个人带着媳妇来,生了一个山东省啊。这纯属自欺欺人,根本无心考证。鸡毛多说,大部分都是虚构的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懂得文字是虚构的,所以鲁迅才说还不如读读蒲松龄、洪迈

书的态度,贪婪下载,总觉得纸质更有价值。后来明白自己的时间比书值钱,年少不知  贵。享受占用都是在花费自己的心力。不是占用而是付出。攻克一城就要分散一城心力驻守。分之又分,再无。记得李泽厚说过,避免心为物役,就是说使用而不要执念在心。世间明月清风,一发而莫有,人人可得,又不属于任何人。谁也留不住,享受,分配了去向就可以了。

书非接不能读,其实有何曾存在过占有。纸质文字扫描三个版本都有了还是不能解恨。心里更加空虚难受。

不要想如果不买它买别的会不会更好呢,不要反复比较物超所值性价比,金钱没有绝对价值。想到挣更多就可以了。看得太重看成了恒定不变的恒星。买的是快乐就可以了,是资产更好。把钱看得太实钻的太紧,觉得花一分少一分是不行的。只是一种服务,用途。预算中就要明确它的去向,从去向的完成上来看待。

然而呢,现在要紧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ax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