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视频,请搜索:邹澍脱口秀
今天说说对创业者比较重要的话题:私域流量与平台流量。无论是我们演出卖票,还是其他做零售服务的,这都是非常需要想透的点。几年前,平台的出现没有什么不好,对商家来说增加了销售渠道,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可参考的评价,供需双方都很喜欢它。但平台很快做大后,变成了另一个存在,万万没有想到他们通过改变算法收割利润的速度如此之快,现在不仅商家和个体服务者对平台几乎都是怨声载道,连消费者也基本不会特别相信平台所展现出来的好评了。
不知是消费者实在懒惰,还是平台本身就存在某个隐藏规则,导致排名差之毫厘,流量谬以千里。脱口秀和即兴剧这样的新兴剧场,只要不是排在前一二,演出门票就很难卖,被观众看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赢家通吃的局面极大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健康度,不但新进伙伴没有成长空间,单一的标准还杀死了多样性。有时候平台自己还推一些主题,要求创作者去跟着主题创作,既不是创作者想说的,也不是受众想听的。
本来很多商品不具备横向比较,演出中不同剧团的风格也不一样,不能说第3名就比第1名差,而且很有可能排名靠后的角落里隐藏着一个质量极好的团体。普通消费者哪里懂这些小九九,总会觉得平台的推荐就是最好的,慢慢也形成了单调疲劳的审美。除非他开始成为深度的爱好者,一个一个去探寻。
如果分数排名不会直接影响展示的频率,甚至平台鼓励更多细分领域的产生,那么不同风格的团体就会很快吸引属于各自合适的忠实群体,类似10多年前的天涯社区和豆瓣群组。然而现在,平台的社交属性进一步减弱,为了占领头部,大玩家花大价钱投广告投流,真正潜心做技术、做艺术的人反而更难被看见。这也是这次我去参加即兴节了解到的行业共识。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团体的运营者、主理人,或者零售小老板,除了重视平台流量,更应该重视私域经营,重建阵地,维护好能够与自己互动的伙伴,成为一个小范围的KOL。
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可以更明白平台数据不等于一切,可以重新去探索那些愿意在现场善待你的商家,用脚为他们投票,支持这些更稳固的关系,而不仅仅被冷冰冰的唯一评价数据牵着鼻子走。
我们不否认平台的作用和意义,但粗暴的算法思维,带着人偏信,甚至上瘾沉沦,我们确实应该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