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念年少的轻狂。无知让人无畏。然初生牛犊总会被时间磨灭了锐气,徒留一日胜似一日的隐忍。不得已,只能用更勤奋的耕种挣扎于摆不脱的泥泞之中,换一份暂时的苟且,让诗就那样静静地飘在远方,供自己瞻仰。
很奇怪,为什么世人会把了不起的人称作“牛人”,这与“勤恳、忠厚、老实”等关于这种动物的联想实在违和。一经学习,忽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牛,曾经是远古膜拜的图腾、炎帝的化身,民间的保护神。后来,不知怎的竟沦落为祭祀的牺牲品、地府的守护神。再后来,竟彻底走下了神坛,有了“鞭牛迎春”的风俗(即在春分日鞭打耕牛三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子万岁春”)。到了近代,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终于拯救了它,既是正了名,也是定了位。从此,“牛”只能是“牛”了,默默无闻地拉着慢车、挤着鲜奶、献上血肉,就连彼此的嬉戏,也成了人类娱乐的项目。
牛,人类驯养的有着良好品性的动物。如此而已。牵牛鼻,执牛耳,钻牛角,吹牛皮,“牛刀”之下,勇猛的牛怎能不温顺勤勉到吃草挤奶牺牲?只有那把子先天的力气和脾气,似乎还能证明一点儿曾经的倔强与不屈。
至于“牛人”,大约也要经历如此跌宕的过程。没有最“牛”,只有更“牛”。总要回归平凡和寂寞,时间就是那把永不生锈的“牛刀”。
喜欢安静舒缓的日子,也更明白平淡是真的含义。或与年龄相关,越来越怕那些大大小小的意外,让既定的节奏乱了章法。于是,加着无限的小心应付无限的不在掌控中的未知,尽力屏蔽那些外来的干扰,让一切维持在正轨、回归于平淡。偶尔,也期待一点儿小小的惊喜,但若不是自己的创造,惊喜越大,越会无来由地忐忑和犹疑,反反复复去证明不是泡沫、不是假相,才敢小小翼翼地接受、消化、分享这份命运额外的馈赠。内心之外,尽是谦卑。欲望真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不是就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佛系”?无予、无求!
“牛”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