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8-丝绸之路新史|丝绸之路新义

88-丝绸之路新史|丝绸之路新义

作者: 白狗与黑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7:03 被阅读0次

    提到“丝绸之路”这一词,留给国人的印象便是在漫天黄沙里一头接着一头骆驼,结伴过沙漠以及荒无人烟之地的商旅们,在大漠狂风里的驼铃声悠扬更显得空旷。

    通过历史课本,我们也可得知“丝绸之路”是联结中西方重要的经济要道,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同样对于技术、文化、思想的传播有着极其特殊地位。

    如果多一些了解的话,会发现“丝绸之路”沿途涉及多地多国多种族,从东到西延绵数千里,地形险峻多变,有高山亦有沙漠。除了地域范围覆盖之深外,时间跨度上也能够追溯较久的历史渊源。

    自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此行程起自长安、途经甘肃、新疆,深入中亚至西亚。而张骞在西亚发现有来自中原商品时,早在政治还处于探路问询之时,民间的经济交流来此地。随后“丝绸之路”便才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为世人所渐知。

    近些年,崛起中国再次提起“丝绸之路”,从先前的路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路,是交通亦是交流之道。


    一、关于丝绸之路是网而非路

    丝绸之路,这一名字的由来相较于它的存在,晚了近两千年。早先前生活在商路上的人们称作它为撒马尔罕道,或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道”“北道”。直到1877年,地理学家费迪南.李希霍芬男爵,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来命名。

    而相较于现代人思维概念里的路,早先的丝绸之路可以用算不上路来形容。如今的道路由人工建造,基本以沥青路为主,而是否为路也易为分辨,便是看有无沥青。所以说,现在的路与否,泾渭分明。而早先的路并非如此。

    做为中央集权国家,古代中国重视修路,以便天子巡游四方,有不服者可礼出征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便是留下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故事。

    在现代建筑材料没有发明之前,古人修路以人工打夯压实为主、或人工烧土降低含水量也防虫,也可加上稻谷之壳保持凝结性。由于古代交通压力并不太大,也无重型机械,此类土路旱天也能满足日常需求。但逢雨天或年久失修,则路不为路,道无所寻

    因此,我们关于丝绸之路的原型想像,自然不会如何的确切,踏实可靠。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有句俗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汉王朝和罗马两大帝国同时屹立世界东西两端,丝绸之路也应该是真实的路啊?

    书中说,“丝绸之路是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小路和无标识的足迹”,小路在绿洲中城市交会,穿沙漠过雪山,其中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时至今日,听上去依旧是人力很难征服的地方。

    于是对于作者提出的“丝绸之路是网,而非路的观点”。在前面我的个人表态已经说明了,在那个年代修路的方法以及丝绸之路的复杂性,因此并非特定某条路是基本常识,而如果因此当作天大的学术发现,可能怡笑大方了。

    因此整个丝绸之路围绕着一些较大些的城市,在彼此之间往来,因而形成网状也不足以为奇。


    二、丝绸非货物而为货币

    这个观点的提出,具有新颖性而且非常具有研究性。作者用了大量的实例证明了,在那时丝绸之路上行走往来的商人,所用牲畜无非骆驼两头,牛四只,驴一头。而可携带商品也是少量的,比如丝绸二十匹。

    关于丝绸是丝绸之路主要货物,因为罗马哲学家普林尼曾大骂丝绸败坏罗马精神,花了那么多人力,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就是为了让罗马妇女在公共场合炫耀透明的衣衫。

    于是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一个观点,罗马贵族爱穿来自中国的丝绸衣服。那么便可认为当时东西方存在广泛的交易证据。


    早在公元前3650年,丝绸便被制造出来了,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但到了罗马时期,其他地方也可以制造出丝绸。至于如何分辨,图案是可以模仿的,而丝有时也很难分是家养还是野蚕。最可靠的分辨方法是否将中国汉字织进布里。

    绝大多数欧洲发现漂亮丝绸,标为来自中国,但实际上所产地为拜占庭。那个年代中国出品,必属精品。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在国际贸易中是西方贵族最爱,能弄到些都是足以炫耀的资本。

    做为拥有领先技术和文化实力的中华帝国,曾独领风骚数百年。民族也饱含着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时至今日,伴随着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文明自大航海时代后再无继往开来之风茂,萎缩停滞。在现代精神文明的冲击下更充满了羞辱和自嘲。

    哪怕是现在,依旧是外国的月亮圆。今天国产蕴含着低端的气息,导致许多明明品牌持有人是国人,也要到国外度个金再回来假装异国风情。连诸多广告都由外国模特来拍摄,不懂不明不开心!而在先前拜占庭帝国所产丝绸还假冒是中国出品。

    有学者检查七到十三世纪一千件样品,只有一件实为中国所产。

    另外如果双方存在大规模交易的话,罗马货币也应该在中国被发现。而中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欧洲钱币来自拜占庭而非罗马,并且中国境内从未出土过罗马钱币,与此同时南印度出土了成千上万枚罗马钱币。这些考古和文献显示,罗马与汉朝之间的接触少得可怜。


    如果丝绸并非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那它又以什么样的形式扮演怎样的角色?

    作者在考古之时,考察当地风情遗迹之时,更相信一种证物-来自民间非官方留下来的资料 。比如出土的契约、诉讼、收据、文书、皮革等。它们存在并非为了流传,而且做为日常生活琐碎,也不是外界关注点。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

    而通过这些保留下来的材料,可知当时交易规模不大,货物也是香料、金属矿古、马具这些。而丝绸在当初主要又是以货币形成出现。

    丝绸之路的兴盛与中原王朝是否驻兵有关,因汉唐在中亚驻军,政府承认货币为铜钱、谷物和丝绸,铜钱易蚀、谷物不易保存,因此丝绸同样拥有实用性和保存方便,较受欢迎。


    三、中国人心里的隐痛-斯坦因

    斯坦因,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应该算是比较陌生的。国人可能会对斯坦这样的名字比较的有亲近感,比如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带这两字的基本是犹太人。

    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入英国籍。关于简介是这样的: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请注意敦煌这二字!

    陈寅恪痛心疾首的呐喊:“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的敦煌篇,提到过斯坦因这个人,并且写了许多关于他的文字 。与他一起的还有个主角,叫王道士。斯坦因在1900年至1931年期间四次前往敦煌,正是他们两人的三十年来配合协作,将一个个文物带到了大英帝国的博物馆。陈列至今。


    三十年代,民国才颁布了限制古物离境的限制,这也是为何斯坦因不在来的原因。

    王道士对莫高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现了藏经洞,但他最大的罪过,也是因为发现了藏经洞。敦煌文化因他而现,也因他而流落国外或被毁坏。但如果回归历史,王道士这个被余秋雨称作盗卖文物的目光呆滞,畏畏缩缩之人,又奈何得了历史?

    他只是普通一个传统的中国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学术眼界以及大毅力大定力守护孤独终老之决心,在发现后不久报告过清政府,清政府从上到下漠然处之。

    看了王首士带来的敦煌文献,县令不置可否,不如自己所写。奔波数年从县衙到省学政,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样。

    单靠王道士一人之力,自然是无法也无能力来保护它的。然后敦煌遗迹之风声却引来了不远万里前来,冒着随时可能死亡的风险而被后人称为探险家的斯坦因们。


    斯坦因知道王道士崇拜玄奘法师后,号称自己是玄奘的信徒,骗取王道士信任,以及用少量的钱财从他手里买走文物。

    他的考古是夜间行为,偷偷摸摸,所付钱远低于市场价。当王道士目送斯坦因的车队在夕阳下远去之时,夕阳西下,惨淡如血,车队残影,大漠哀嚎,却只有王道士在随,而他也不知自己所面对的将是对未来造成极为重要影响的文化遗迹。但倘若当时便知,斯人何为?为何而为?

    王道士毕竟是个地道的略带传统农民忠厚和市侩的人,他知道自己成了罪人,害怕民众指责,官府追究,派人四处打探消息,结果是什么反映也没有。

    他所在意的,世人并不在意,这些举动行为,都是无所谓。这也为他后来所做所为,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行为,又来了三次。一次一次,碾压今日国人神经,但相较而言,我觉得王道士的内心更为波澜,情感也极为不安。


    书中说“在思考敦煌文书的流散问题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现代的标准来评判斯坦因。有正当的理由认为藏经洞文书离开敦煌会更安全。”

    但劫掠行径应受到严正谴责。即使会有国人这么说,如果当初斯坦因没有将敦煌文物带走,也会毁于文革。

    我也心痛,但无可奈何。除了在读这些文字之时,一次次的偷遭盗取浮现眼前的悲凉。

    作者说,尽管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学者呼吁要保护敦煌文书,但没人离开过自己舒适的家,没人效仿斯坦因亲身造访敦煌。其结果就是敦煌文书被大量拿走。

    非常的凛气,这也是西方文明自以为中心后的结果。他们思考问题便以西方文明为始也为终,全人类的幸福都建立在他们的标准之上,而他们对世界的关怀会取代其他文明的所需所求。

    是否英国在黑死病期间无法保住大笨钟时,我们便可代为保管?当美国遭受911恐怖时,我们便可出兵前去护卫?

    你所欲的,也需要经过主人同意才行,至少光明正大前来商讨而不是一次次在别人没有觉醒之时,利用自己早起的优势,行利己之便!


    另外对“中国学者呼吁要保护敦煌文书,但没人离开过自己舒适的家”的指责,我并不承认!中国近现代考古所晚,但依旧有无数人愿意为这个古老的中国去奉献。”这里特别想提一个人,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5年,29岁的李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执教鞭。

    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

    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四处流民,积贫已久,食不果腹,在安全上没有保证、经费上需要克服、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时他们一次次前往荒郊野岭。

    而正是这些百废待兴中的不易、以及面对西方嘲弄之时,落后中国人的崛起,也更让人激动和引以为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8-丝绸之路新史|丝绸之路新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eo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