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4792/1de4ad000f1837a3.jpg)
最迷茫的诗句无过于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个有故事的人。先按下不表,说说写诗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李白的《忆秦娥》,其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陈子昂的这首诗,却不遑多让,至少在伯仲之间。
李白写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秃笔一扔,长叹一声,留下的是一幅西风白马,落日不圆的苍凉画面,伤今怀古,不堪回首,画面感极强;陈子昂的这几句诗,效果却完全可以超越李白的《忆秦娥》整篇词,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迷茫,大而广博,包含人生哲理,天地宇宙,有浩叹,有迷惘,更多的是忧伤。我是谁?我在哪?天地悠悠,过去未来,对于陈子昂自己来说,不过是小小的一粒尘埃,可是这粒尘埃偏偏提出了一非常大的问题,大到陈子昂自己都把自己搞懵逼了。
李白的词是通过画面感染情绪,这是古人常用的技巧,陈子昂却不是这样写诗,没有写景,只是在题目里告诉你,这是登幽州台时写的一首诗。直接写的就是人,天地,宇宙,用人的渺小和天地之大造成强烈的对比,最后来一句“独怆然而涕下”。试问整个大唐,当时有这样思想境界的能有几人?仅此一人而已!
字愈少而意境愈高,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气势恢宏,余意绵绵不尽。
陈子昂能写这样的诗,跟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4792/99e7f600aeb0696e.jpg)
陈子昂年幼时就聪明绝顶,喜欢习武,爱打架,长到十七八岁竟然从不把读书当回事。后来因为用剑刺伤了人,才幡然醒悟,立志读书,于是闭门不出,认真钻研经史,不出几年,学问竟然已经不在他父亲之下。没办法,就这么聪明。
但是后来陈子昂的仕途非常不顺,前几次参加科考,次次落第,陈子昂只好回家接着努力,“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风骨”,三年之后,他又一次入京应试,仍然默默无闻。
陈子昂负经纬之才,觉得是时候让大家知道自己了,就炒作了一把。他遇见一位胡人卖琴,因为要价太高,大家纷纷围观,没有人敢买。这时候,陈子昂挤入人群,花巨资买下了这部琴。第二天,陈子昂给长安的各色豪贵、名流遍发请帖,设宴赏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子昂抚琴感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完就把琴给砸了。然后把自己的诗文一一发给大家传阅。这操作放在现在都是非常骚气的炒作,不服不行,太牛了。当时与会的有一位京兆司功王适,读完诗文之后说:“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可惜为官之后,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贵武三思,后来因为父亲病重解官回乡,父亲死后,居丧期间,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迫害陈子昂,终致冤死狱中。
可怜一代文宗,天不假年,就这样陨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