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线二代的回忆

三线二代的回忆

作者: 顾国权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21:48 被阅读0次

              顾国权

一、来到了贵州的大山中

    在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下,刚刚读初中的我,随父母从沈阳举家搬迁到了贵州安顺。那是1969年3月,是文革的特殊年代,物质匮乏,搬迁时,家里的樟木箱等生活用品能打包托运的尽量打包托运,就连家里冬天腌酸菜用的大缸也捆上草绳托运了。 

        从沈阳到安顺,路途遥远,途中在北京和武汉转车停留,北京是首都,武汉是大城市,算是开了眼界。在天安门广场,我和弟弟妹妹们手捧红宝书照相,在武汉长江大桥旁也留了影,尽管是黑白的,弥足珍贵。

      乘着火车,一路旅途劳累,终于到了安顺站。安顺车站很小,站前是一条通往市里的马路。马路名副其实,马车多,还有牛车,偶尔能看见解放牌卡车。来接站的人把我们领到市里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

二、住在安顺旅社的日子里

      我们住的旅社招牌是“服务经理部”,旅社不大,前后几天住进了20多家调到安吉厂的家庭。那时,安吉厂处于建厂初期,家属楼还没建好,我们只能暂住在这里,一住就是3个多月。记忆中,住过“服务经理部”的有许建家,王永才家,王月星家,张平家,周永鑫家,胡光洁家,好像还有林钢城家、张洪泊家和沈文阳家等。安顺是个小城,初来乍到,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周日是赶集日,城外的农村老乡把农产品拿到集市来卖,还有很多小商小贩把服装鞋帽,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摆到路上卖。此时,路上是不能通车的,安顺也没有公交车。安顺人说本地话时把“我”说成“老子”,尽管不文明,但也习惯这么说。我们把安顺人称为“老当(当地人)”,尽管不尊重,也习惯这么说。

        终于有一天,大卡车载着我们去看看将来生活工作的地方——建设中的安吉厂。车在山中穿行,土路崎岖不平,车开的很慢,感觉安吉厂离安顺很远。我们站在卡车上,感叹着周围的山是那么多,一路的颠簸却也不觉得累。

        到了安吉厂,看到了916那几幢白色的小平房,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俞建国。后来知道住在那里的还有同学一场的李友强、牟伟利等。从916往前走,不远就到了917,那里是一片工地,一幢幢二层楼的家属楼正在建设中。

      还记得有一天,大卡车载着我们几家人去黄果树瀑布玩,那时的黄果树景区是不要门票的。我们几个男孩还在瀑布下的水潭中游泳,真是开心快乐。

      住在安顺旅社的日子不算长,至今想来,记忆犹新。

三线二代的回忆

三、年少的我们进了工厂,参加了工作

      917的家属楼陆续建好,我们也陆续离开安顺住进了厂里。新的家属楼家里是没有厕所的,也没有水池。公用厕所和水池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场所,家长里短,社会新闻,到天下大事,面对面交流,当然那时是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和WAFI的。每日的生活是那么的单调和单纯,现在的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也没觉得什么,只是羡慕父辈们上班的人流,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广播喇叭里在上下班时放着录好的军号声,是那么雄壮,日复一日。那时还没有学校,我们这些本该在校园里读书少年,晃荡了一段时间,有人把我们组织起来,把一间家属房当教室,开始了上课。

      远离城市的工厂是一个小社会,工厂陆续有了医院、学校、托儿所,有了邮局、商店和粮店,还有公共澡堂。操场上经常会放露天电影。家属区不远是农村的村庄,虽然不相往来,早期也经常发生矛盾。后来的后来,矛盾也没有了,一些“老当”还成为朋友和哥们。

      到了1970年,三线工厂开始大量招收新工人,我们这些年龄不到16岁的少年被政策网开一面,进了工厂。到1970年底,我的安吉同学大部分进厂参加了工作,少数年龄小一点的第二年也进了工厂(我在1970年初随父母调到安大厂,当年也参加了工作)。小小年纪就进了工厂,还是很自豪的。

三线二代的回忆 三线二代的回忆

相关文章

  • 三线二代的回忆(续二)

    三线二代的回忆(续二) 顾国权 七、我们结婚成家 进厂学徒期满后,我们...

  • 三线二代的回忆

    顾国权 一、来到了贵州的大山中 在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下,刚刚读初中的我,随父母从沈阳举家搬迁...

  • 三线二代的回忆(续一)

    顾国权 四、我们的基地,我们的工厂 贵州的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大基地,即011、083、...

  • 军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三线人退休,三线二代多不能继承父业,他们该

    军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三线人下岗退休,三线二代多不能继承父业,他们该何去何从?他们的父辈又有着怎样的期许? 30岁...

  • 你有钱,你给我看看也行啊

    1. 我同学又他妈坑我啦! 我有个同学,f先生,典型三线城市富二代。据说父母给他留了四五套房产,外加各种沿街旺铺。...

  • 下水(三线生活回忆25)

    每年暑假,都会在电视等媒体中看到本地或者外地有孩子因为下河游泳,洗澡而发生的溺水事故,惨剧年年有,看到电视镜头中悲...

  • 蜻蜓(三线生活回忆30)

    红蜻蜓黄蜻蜓黑蜻蜓蓝蜻蜓棺材蜻蜓老虎蜻蜓,818的蜻蜓种类繁多,每一个爱好动物和植物研究的818孩子都应该清楚地知...

  • 聊天记录暴露了他对你的感情

    我和31都是厂二代 ,我们的父母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举家前往内地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援大三线的建设,为当地建设一家军工厂...

  • 找个有钱人

    室友菲姐相亲相了一个富二代,令我和飞妹都羡慕不已,直叹我俩怎么就碰不到这样的。在保守的三线小城市,我们这一...

  • 对借钱的一点看法

    最近在看韩国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关注一对中韩夫妻,妻子是韩国三线明星咸素妍,老公是中国家境殷实的富二代陈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线二代的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fr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