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作为母亲的曹七巧这个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为了不让儿子长白常往外面跑,让他抽上了大烟。女儿长安因为生病,她不让女儿出去治,也让长安抽大烟缓解病痛。外人劝阻,她却无动于衷。
这样“坑害”自己的子女,实在是让人费解。但是,这种疯狂又变态的行为却的确出自一个母亲之手。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还真不止出现在小说之中。有一回听蔡康永讲课,他说在他小时候,听家里一个亲戚讲一个朋友家的故事。这个朋友家非常有钱,大儿子总是四处挥霍,父母管不住。为了能让小儿子留在家里,也让他抽上大烟,从此他就只得听从家人的话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说,这些都是“古代”故事,那时候的父母思想陈旧、行为奇葩,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那么,换到思想先进的现代,是不是没有类似的事情呢?并不是。
当然,现在的父母不会让子女抽烟来管制他们,或许是全凭自己的意愿给子女安排一份工作、找一个结婚的对象、以经济或是“爱”的方式管理已经成年的子女的生活。从古至今,这些行为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方法不一,其本质却完全一样。
我们把这一类的父母称之为---操控型的父母。
操控型的父母,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中,所讲述的行为有所缺失的父母中的其中的一种类型。本书作者苏珊-福沃德通过工作中大量案例素材,分析各类父母的作做所为,对成年子女生活所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同时,在书中,她也给出了从心理到行为上的改变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曾经受过伤害的子女摆脱和治愈身心伤痛。
在书中讲述操控型父母的这一章,苏珊写到一个这样的案例。
三十六岁的迈克,本来和结婚六年的妻子十分相爱,但因为父母干涉,婚姻亮起了红灯。迈克和妻子准备回家乡参加父母的结婚周年聚会时,妻子重感冒,病情十分严重。他想打电话给妈妈说有可能回不去了。
迈克说,她突然就哭了,紧接着对我说:“如果你不来参加我的聚会,我主不活了!”
所以我只好乖乖回去,回到家里,父母让我在家里住一周再走,我不置可否,但第二天就离开了。过了一天,爸爸来电话说:“你真是要气死你妈,你走后他一直在哭。”
这个案例表面听起,的确像是一个爱子心切、不忍分离的故事。但是如果总是以一种“威胁”的、不考虑他人外境的感受的方式来传达作为父母的爱,就是不正常的。类似于迈克家这样喜欢控制儿子生活的父母,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儿子的独立、快乐,会感到了失落和威胁。
除此之外,书中讲到的言语虐待型父母也是我们生活经常遇见的。
“你一无是处。
你总是那么蠢,什么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考100分,你只能考80分。真是没用。
你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再不听话,就把你扔了……”
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呢?
父母说这些话的发出点各有不同,他或许认为这只是玩笑、一种反向激励的方式,或者出自父母自身的争强好胜、想要完美小孩的心态。最后,都会说,这都是为了你好。殊不知,在类似于这样的言语之下成长的孩子,成年后一般都会过度自卑、敏感、压抑。
在这本《原生家庭》的第一部分的八章,全部是在讲述不健康家底系统中失当行为父母各种类型。典型的如上面所阐述的两种。更多的还有身体虐待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等。
阅读这一部分时,我感到极度的不自在和震撼,甚至在一些来访者的案例中几度落泪。他们受到的身心的虐待、忽视、煎熬,更难过的是,这些伤痛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求学、择业、婚姻,长久地折磨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那要怎么办呢?苏珊在书的第二部分也用八个章节,来帮助受伤害的孩子走出困境。
一:正确认识原谅
在我们的教育中,十分提倡宽容、大度、以及原谅。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就更加如此了。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到,也许只是假装的口头原谅,并没有在心中释怀。
苏珊在书中写到:
我们可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遭受的伤害。
二、改变观念、调整行为
对照以下几个情况,想想你自己的感受:
1、 当我的行为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内疚。
2、 无论我的感受如何,我经常向父母屈服。
3、 我经常对他们隐藏我的真实感受。
……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说这句话:当我的行为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内疚。因为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
加上了这个“因为”,便让我们找到了我们对于父母感受的根源来自于心中所植于的观念。比如,让父母高兴、让他们有面子……
苏珊指出:观念衍生规矩,内心的感受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你的行为就生了。想要改变行为,就要根据这个公式倒推回去,改变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
三、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并不是自私。而是明确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于父母的自我界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分享一个书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如何做 到非辩护性回应。
桑迪觉得跟父母一起生活非常痛苦,但父母执意要从远方到她家来住一段时间,桑迪试图拒绝。
妈妈:你自私,你忘恩负义。
桑迪: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他人着想,我总是为你着想,我怕伤害你们,以前不管多累,我都要陪你购物、吃饭,但是你对我做的事从来不满足。
以上为自我辩护回应。
妈妈:你自私,你忘恩负义。
桑迪:妈妈,你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
妈妈: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桑迪: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
妈妈::到底要不要我去你家住。
桑迪:我得考虑一下。
….
以上为非自我辩护回应。
四、不再自我惩罚
不再试图一味地压抑过去的痛苦,不把过去的成长中的伤害全视为自己的错。
释放过去的愤怒,苏珊给出以下建议:
1、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2、 表达你的愤怒。
3、 增加运动量。
4、 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5、 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五、与父母对峙
这一方法听起来,似乎不太友好。对峙看起来包含着控诉和敌意,实际上并非如此。对峙,是让我们面对面地和父母好好地聊一下我们过去的经历、感受、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练习这一步,很好的一个方法是写信。面对面地交谈过去的痛苦,对大家来说都太难了,而写信却能很好地缓冲这其中的痛苦。交流与写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父母现在去补偿什么,而是你自己当下的面对和回应。
这个过程,一定会非常艰难,如果打算面对,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或许不会一次成功,而练习它,本身就是别一种改变和成长。
六、重新定义爱
什么是爱?
爱的行为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也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 。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总结:
当我们在这本《原生家庭》里,从第一部分的不健康家庭体系之中看到父母的种种失职行为时,不免会让我每个人去回想自己的过去,或多或少,也许都会有一些伤害。如作者苏珊在书的前言所说,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来控诉父母,而是认识父母,也理解我们自己。并这阶旅程之中,学习自我治愈,使受过伤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得新获得勇气、力量、懂得爱为何物。
当我们理解了爱时,也会知道父母的无力,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懂表达爱、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我们现在无法去改变他们,或是回去重新来过。唯有接受和面对过去,去摆脱自己的局限,重新开启一条爱的征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