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聊天,母亲说到某某家的孩子不听话,老让父母发愁。我逗弄母亲:“那和他相比,我们几个是不是和乖?”虽是开玩笑,但我一直以为我们姐弟几个是很少让母亲发愁的。
母亲笑了:“呵,怎么可能不愁!”我不服气:“小时候我们不懂事,让您愁了些,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没什么可愁的了吧?”
“现在愁是少了些,还是愁啊,怕你考不上。”母亲轻轻地说。
我愣住了,鼻子一酸,眼泪顺着鼻尖落在了手机上。母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她的愁,我也一直以为她是不愁的,或着说我们几个不需要她发愁,我也曾在邻居的赞美声中暗自骄傲。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母亲轻叹了一口气:“愁你考不上呀。”我慌忙擦干眼泪,怕她看见似的,压抑着哭腔,勉强地回了一句:“愁什么呢,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
母亲的愁是不见人的,至少是不见我的。小时候体弱多病,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天天折磨人。在我有限的记忆里翻找,病了,是父亲背着我上诊所;下雨了,是父亲卷着裤脚把伞挂在学校栏杆上的;饿了,是父亲放下手上的事情给我找吃的。后来到镇上读书,我挤过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腋下拿发烫的饭盒的时候,骑着自行车飞驰在乡间小路上的时候,母亲没有说过愁字。
母亲是不爱我的,要不她怎么从来都不发愁我?母亲确实更爱小妹的,要不她怎么总在我面前提起小妹?“衣服也没带,不知道会不会冷”,“感冒了,不知道好了没有”,“一个人在学校,也不知道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母亲从来不发愁我这些,我心有不平。
那天,她又一次说起小妹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忿忿地问她:“您怎么不愁我呢?我和小妹一样大的时候也去镇上读书了,您怎么不愁我呢?”母亲显然被我问住了,停了几秒喃喃地说:“怎么不愁,怎么会不愁呢?”“您愁我什么,我怎么从来也没有感觉?”彼时正值青春期的我,微微红了眼眶,大有要跟母亲顶撞的意思。母亲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忙活着手上的活说:“你没带够衣服,我又寄不出去,从周一愁到周五,你怎么知道,那么一个小不点又没有人照顾,怕你拿不到饭,怕你被人欺负。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母亲的声音不大,但却字字敲在我的心头。原来……原来……平时粗心的我,在那天却意外地听出了母亲声音里略微的哭腔。我再也没有勇气待在厨房,赶紧找了个借口逃离了那里。
愁想到这里,心中隐隐作痛,是多么迟钝才以为母亲一直不为我发愁啊!我自以为不在母亲的忧愁中长大,但事实上我的身上却无时无刻不藏着母亲的忧愁,牵挂……
想到母亲也曾为我辗转反侧,不禁潸然泪下,希望母亲原谅女儿的无知,唯愿母亲今后的愁少一点,再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