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是神话,每个天才都有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刻意练习不同于一般的练习。它不是一遍遍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标、专注、包含反馈,走出舒适区的练习。
一万个小时的练习理论之所以不严谨,主要在假如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专注和反馈,即使练上两万个小时也成不了专家。生活中好多人,从事某种行业一辈子,工作时间大大超过10000个小时,也并没有在本行业有所建树就是很好的例证。反之,假如具备目标,专注和反馈几个要素,可能仅练7000个小时就足以成为杰出人士。
大脑具有可塑性,长期的刻意练习可以某种程度上改变大脑的区域构成。如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主管长时记忆的海马体明显比普通人的大。这为新手成为大师提供了生理上的物质基础。
如何成为杰出人物?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刻意练习》可以结合《认知天性》一起读,你会发现,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消耗脑力,不断检索的过程。而机械的练习看似努力,因为没有耗费脑力,就没有在大脑里产生新的神经链接,原有的认知没有突破,所以会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懒惰是大脑的天性,我们必须克服掉自己的惰性才能做到刻意练习。如工作中的灵光一现,如果记录下来,就会为以后的实践提供一点反馈。但好多时候惰性使然,你没有动笔,那么等到以后想用时,却发现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没有进步的原因之一。
追梦的路上,与刻意练习为伴,你终将到达胜利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