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换个角度去认识作者们,给亲身经历多添一点智慧

换个角度去认识作者们,给亲身经历多添一点智慧

作者: 李章琼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11-16 16:42 被阅读0次

    上学的时候,总是喜欢去夸赞一个作者、崇拜一个作者,尤其是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恨不得写出那些文字的人是自己。

    读李白的《静夜思》时,脑海中想象出多个与诗的意境相似的场景,在月亮高挂晴空的秋夜里,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背在身后,昂首挺胸、慢慢悠悠地从床上走到落地窗前,嘴里抑扬顿挫地念起诗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居然能这么雅静。

    读柳宗元的《江雪》时,就想去旅游,尤其是冬季,去一个可以避开旅行高峰期的、有山有水有船的地方。四周寂静无声,山峰错落有致,树木草植各得其所,整个山水景色恬静怡人。我驾着小船,顺水而行,手持钓竿却不是为了钓鱼,而是钓自己的一种心情和思绪。

    抒情居然能这么别致。

    读孟郊的《游子吟》时,就想赶紧拉着母亲给我做衣裳,待我去外地上班时要穿在身上,而临出门的时候和母亲来一场感人肺腑的分别仪式。

    诵母居然能这么细腻。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心里无数次想要自己走遍万水千山,寻得一处世外桃源,过没有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焦躁烦郁的小日子,青山绿水,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向往居然能那么完美。

    …………

    后来,从学校踏入社会,工作与生活的交织,既爱又恨。在某公众号读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有网友评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自问自答,显然陶大叔也we能做到,要不然《桃花源记》从何而来。”

    这句话毫无保留地打破了我一向崇拜诗词人的思维模式。这位网友不仅看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站在作者一生的高度,去品味作者的作品,这更趋向于和作者交流,品味不同的人生。

    百度完陶渊明的资料,找来一本写有陶渊明生平简介的书,更好地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写下《桃花源记》的背景。作者年轻时候因为生计的困扰和个人喜爱山水的缘故,一直徘徊于官场和归隐之间。在乡间过完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见不惯官场污浊的。虽然在年少时,他们家已经衰落,但是若不是当时国家政权不稳,天灾、火灾等因素的影响,也许他凭借祖业和自己的能力,在当时能够实现他的理想。

    多了这中间不少的事迹缘由,再回头来读陶渊明的作品,还有自己对生活工作的体会,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一种理解,一种可以称作交流的理解。结合在自己的经历上,还多了看淡困扰与难处的一种释怀,人生漫漫逐梦路,会有很多因素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不放弃,那些事情该这么面对就怎么面对,过程即是结果了。

    换个角度认识作者们,产生的不仅仅是崇拜和夸赞,还有交流中的理解。崇拜和夸赞可能来源于外力,而交流首先来自于作品和对作者更多的了解。读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不妨做挖掘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这能够帮助我们通过作品和作者交流,以及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处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个角度去认识作者们,给亲身经历多添一点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iy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