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故乡

作者: 一夜春风cf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5:01 被阅读0次

    我们这里缺雨,炎炎夏日让人闷热难耐,昏昏欲睡,所幸中央电视台九频道播放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让人看着很是过瘾,像打了一针强心剂。

    贾平凹、迟子建和莫言等作家,他们重回故乡,让观众跟他们一起探寻他们写作的根芽,感悟他们成功的原因。

    一、他们都非常热爱故乡

    当毕飞宇见到自己童年生活的村庄,见到那里的房舍与草木,而骤然流泪的时候,我也热泪盈眶,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根,对他们这些敏感而好奇心重的大作家更是魂牵梦绕。

    故乡是他们的写作根据地,没有老北京便没有老舍,没有湘西便没有沈从文,没有大上海也不会有张爱玲。几乎每个重要的作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乡的图形,及其无所不在的影子。

    二、他们对父母、亲人和朋友有很深厚的感情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讲故事的人》中,曾讲到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他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他母亲一个耳光。他母亲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他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

    这样的事也曾发生在我母亲身上,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温饱是头等大事。而掌握一点权力的人,往往缺少悲悯之心。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他冲上去想找他报仇,他母亲拉住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他母亲的善良、宽容和悲悯情怀,已深深地注入莫言的血液里,使他也用慈悲的目光注视着他的故乡,写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最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来对父母曾经也有很多的恩恩怨怨,现在看他们那么大年纪都老了,也就只剩下恩了。

    迟子建回忆起已逝多年的外婆,仍然含泪悲伤,她说哪一次出门收拾行李,都没有回母亲家那样欢天喜地的。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的土地没有人耕种。有的土地流转,农民给别人打工劳作,没有了对自家土地的那份感情。还有的农民在城里买了楼房,冬天住在楼房里,春秋回去种地,他们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没有莫言小时候放羊时那种强烈的恐惧和孤独,不闻泥土味、青草味和烟火味,没有了作家们笔下的故乡。

    三、他们有真实、自由而记忆深刻的童年。

    在大部分作家的童年里,都有具备慧心的亲人陪伴他们,引领他们感知自然,认识人性。他们的童年或许贫穷饥饿,但有真正陪伴疼爱他们的母亲、外婆或其他亲人,他们有时间观察自然,认识动物,感受那些纯真的爱。

    而现在的孩子空余时间都被各种兴趣班挤压着,或者抱着手机玩,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城市繁华热闹,而人与人之间戒备疏远,缺乏亲切的热情和蓬勃的生机。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质量很高,不止有故事,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关键具有内在的神韵,将影像与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精神气质,及其作品的风格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是难得的好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的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jd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