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书中突然碰撞到了概率思维,大意是说做事要遵循大概率思维,去做大概率的事,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我把这个问题与非对称性规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脑突然有点混乱,为了更好地理清两个重要规律,我把思考过程写下来,目的是发现思维过程中的问题。
在得到APP中搜索,发现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讲到了概率思维和存活者偏差的问题。
刘润在《5商II》中讲到了人生算法之概率思维,万维钢在《精II》中讲到赌博思维3之决策者的气质,罗辑思维第421讲到创业和赌博和第216讲概率权,古典在《超》中讲到学会了独立思考,然后呢?李笑来《通》讲我们重新认识了时间买卖,(顺便记录一下罗辑思维248讲了批判性思维,218讲到第一性原理)。这些文献都对概率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案例进行了讲解。
学习之后,我对概率思维的理解框架是这样的。
概率思维其实就只要盯着两个东西就可以了,一个是概率,一个是收益。
概率是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的可能性;收益就是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收益是多少,其实就是目标。
概率思维是非线性思维,即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是存在多种过程、多种结果。每种过程的概率是不同的。
概率思维必须结合另一个变量,即收益或目标,预期收益,数学上称为期望值
概率乘以期望值,可以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
生活中,概率小且期望值大的事,要不要做呢?例如,考试作弊,闯红灯、偷东西,出现风险的概率很小,但是期望值却很大,这样的事要不要做呢?
一般人的做法是,由于概率小,那就去做,反正很少出现风险。
但是,如果用非对称性来看,就会发现,这种事是先升后降的曲线,即收益有上限,但 风险下不保底。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做,太不明智了。
因此,相比而言,学习概率思维,存在很多误区,容易被错误地理解,并不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型。
但是,非对称性思维,从两种曲线的规律来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能够更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概率思维讲不清楚,不好用的问题,大家很难做出选择决策,反而更更混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