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老妈,老爸的年少时期是相当幸福了,不仅上完了初中,而且还去了农学院学习了开车,也曾在农学院教过几年学生。
听老妈说,太爷爷家曾经是地主,所以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老爸的家境还是不错滴,尽管兄弟姐妹们八人,但基本都读过书,大概就是老姑读的少。因为老姑生于66年,是个敏感而特别的历史年份。
上过学,教过书,辗转腾挪,最后还是成了一个地道农民,具体原因老爸不曾提起过。总是听老妈嘲弄他,说他的前程是被一袋饼干给毁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先说说老爸的几位很厉害的朋友。
第一位,是和老爸关系比较密切的杨叔叔,尽管这些年杨叔叔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但只要回老家,便会抽空去看老爸。
杨叔叔比老爸小上两三岁,听说杨叔叔和老爸的关系算是是师徒,当年学开车,是在农学院跟老爸学的。后来,杨叔叔参了军,在部队工作几年,直接被保送上了北大。毕业后就进了国家级的杂志社,最后做到主编。
第二位,是老爸的表兄弟,年叔叔。是老爸姑母家的儿子,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参军,留在了部队,最终做到什么级别,我是不记得了,但好像在部队里是比较大的官。
第三位,是老爸的发小,张伯伯。和老爸从小一直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相约参军,可最后人家走了,退伍后被分配了公职,前些年是我们那里粮食局的局长。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已经猜出来了,当年老爸就他们中的一员,四人商量着去参军,而且参加完体检了,并且已经通过。听老妈讲,过几天就要走了,可是全家人不同意。
为啥呢?这要从老爸的身份说起了,老爸是家族中的长子长孙,虽然已经没落的家族,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有过多的期望,也怕和平年代不和平。开始是扭不过的,但经过家人轮番劝说,据说最后是奶奶买了一袋饼干,把老爸劝回家的……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这其中必然承载着老爸对家族的责任,对父母的孝顺。
也是从那时候起,老爸未来的路大概一眼都可以望到尽头了。当然还有过一次大迁徙,但好像与改变命运的关系并不大。
至于为什么离开了农学院,我以前不曾问过,父母也未曾讲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