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基于实践的理论之光—《活出生命的意义》

基于实践的理论之光—《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 菜瓜饭 | 来源:发表于2020-09-26 19:09 被阅读0次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坐而论道者鄙,凌空蹈虚者浅。理论若不以鲜血和泪水为代价,则不足为人信服,不足为人传播,不足为人热泪盈眶。

    70多年前,在巴伐利亚的纳粹集中营里,有个叫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心理学家奇迹般活了下来,并用超乎常人智力企及的清醒和意志,由这段悲惨经历,发扬了心理学意义疗法。他以极端真实的存在和“以身试法”的悲壮,成功实践并检验了意义疗法,让后来者可以直面理论的温度,进而成为其理论的追随者。

    饥饿、寒冷、孤独、恐惧、无望、漂浮在空中的死神、无限打压的理想……人类能够想象到关于苦难的全部形态,都在集中营里被放大。不是每个人在只有二十八分之一生存概率的艰难环境下,都有思考“生命在那种境遇里的意义”的能力且“清醒地知道如何对待死亡”。然而,弗兰克尔做到了,他用行动点燃了理论之光,如茫茫夜空闪动的星辉,微渺却满含力量。

    意义疗法,着眼与存在的意义和对意义的不懈追求。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对意义的追求具有独特性和独立完成性。正因为每种境况下,生命都存在意义,所以人类有责任为追求意义而努力活着。

    意义是客观存在物,却非天然易现,通过成功、体验某种事或爱上某个人、忍受苦难这三种方式发现意义。即便面对苦难,一旦找到了意义,苦难就不再是痛苦了。“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遇到厄运,同时也就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弗兰克尔理解苦难,因为他曾为囚徒,深知在极端困苦下,谁不严肃对待生命,谁放弃自我内在把握,谁就是最快的牺牲品。

    反观苦难文学作品,可能路遥会认同意义疗法的理论。他写《平凡的世界》的孙氏兄弟,哪一个不是在烂包环境里成长的?苦难之于孙少平是揽工的伤口、是贫穷的难堪、是矿井里的危险;之于孙少安是一家子的温饱、是箍孔新窑成家、是改变世代的光景。他们奋起于困境,突破于现实,待冬雪消融,青苗拔节时,苦难反成为成就他们的源动力。因他们生根苦难,故生活上些微成功都能鼓舞万千读者。

    “尽管苦难已成为过去,但却是一种确定存在的曾经,存留在世上。”没有人能抹杀过去和过去的苦难,只是要避免落入存在虚无主义的陷阱,流连空虚和无意义不能自拔。

    发现生命每一时刻的潜在意义,实现自我超越,是责任非自由。达到此种认识高度的前提是,意识到个体的短暂性,从而观察世界并努力找到潜在的所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于实践的理论之光—《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mn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