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朱熹也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是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书读得多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不会作诗也会吟。
与几位朋友小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始终还是没有逃脱职业病的束缚——谈到了读书的问题。一位朋友说他最近很是困惑,由于孩子的作文不好,他的妻子想让他给孩子做个表率,与孩子一起写日记。为了能够在写日记时用到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朋友也是煞费苦心,把家里好久不碰的书籍翻了出来加以阅读,可问题是读了之后感觉进步不大,每当写作时依然才思枯竭,不知从何下手,好像所读之书又还给了作者一样,最终还要依赖度娘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原因有很多,这涉及到一个如何让读书更加有效的问题。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对读书有一个精当的比喻,他说读书犹如彩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变成巨富。生活中的确有这两种人,一种人读书虽多,却没有让读书对生活产生多少积极的影响,而另一种人读书却能以一当十,将所读书的效用尽情发挥出来。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就在于读书时和读书之后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人读书如走马观花,好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般将书读完,结果是只了解了书中大致情节,待将书合上,再回忆时能熟络的寥寥无几;有些人善于做读书笔记,遇到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分类整理,经常翻阅,慢慢的就积累了诸多写作素材。
当然,让读书更加有效的方式有很多,表述出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一、撰写读书心得,用文字表述读书感受。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伟人对话。在读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与作者产生一些共鸣,也许是书中的观点触动了你,也许是书中的做法提醒了你,也许是书中的情感感染了你。将你的所观、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可以是上边记录原文,下面撰写感想;亦可以直接将有感而发的文字记录在书中,待整本书阅读完毕,再将心得进行整理,已形成对整本书的总体感受。
二、讨论书中内容,用语言表述读书感受。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他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是不同的。单纯的阅读,两周之后的学习保存率只有10%,而采取讨论的方式,两周之后的保存率会上升到50%,如果能够教授给别人,那么这个保存率达到最高的90%。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采取在读书之后与家人、同事、朋友讨论读书内容的方式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或者采取参与读书论坛、读书分享会的方式进行。将自己所读书籍的精彩段落或者心得朗读出来,既与朋友、家人一起领略了书中精华,又增加了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当你将所读之书表述出来,你将会发现,书中那些美好的词语和句子,已经悄悄渗入到你的体内,并沉淀下来,渐渐的化为你的呼吸、你的骨肉、你的血液,再从你的口中出来的也许就不再是干瘪的语言,而是富有韵味的词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