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在阿拉伯沙漠与伊朗高原之间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两河流域在古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美索”是两者之间的意思,“不达米亚”是“河”。两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大平原,把一片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由于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从西北伸向东南,状似新月,故又称“新月沃土”。而在《圣经•旧约全书》中,这里甚至被视为“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传说就是在这里。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学校和图书馆,最早的寓言、格言、谚语和爱情诗,最早的药典、历书等等。
苏美尔文明是整个两河文明中最早产生的文明,开端于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乌尔、埃利都、拉格什、乌鲁克等多个城邦国家,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苏美尔人是围绕着神庙建筑城市的,这些神庙逐渐发展成台阶式金字塔。早期苏美人文明历经了欧贝德时期(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杰姆代特奈斯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900年),苏美尔早王朝(约公元前2900-前2340年)。
公元前2340年左右,两河流域北部的沙漠游牧部落建立了阿卡德王国,闪米特人成为了两河流域的主导民族。阿卡德王国持续时间不到200年。公元前2159年,古提人入侵并灭了阿卡德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南部。
公元前2113年苏美尔人经历了阿卡德王国和古提人统治之后,再次掌握了两河地区政权,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不过,这是苏美尔人短暂的也是最后的辉煌。公元前2004年埃兰人灭亡了乌尔第三王朝。自此,苏美尔人退出了历史舞台,闪族人完全取而代之,建立了古巴比伦帝国和亚述帝国。
公元前1894年左右,亚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亚摩利人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古巴比伦第六位国王是著名的汉穆拉比,他于公元前1792年前后继位,最终统一了除亚述外的两河流域地区,缔造了古巴比伦帝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北方入侵的外族人所灭。
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两河流域北部,亚述人的部落兴起。亚述本是一个小城,早期始终隶属于巴比伦尼亚,它曾是阿卡德的属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0世纪,亚述城邦国家臣服于乌尔第三王朝。早期亚述遭受汉穆拉比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沉重打击,后又被米坦尼王国打败。公元前15世纪亚述开始再次强大。到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帝国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有人说,亚述人对人类的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亚述人的残暴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他们的劣行甚至记录在《圣经》里。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内乱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尼亚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联合北方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灭亡了亚述。
迦勒底人是闪族的一支,在公元前626年建立了迦勒底王国,史称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先前灭亡了北部的亚述帝国,后又占领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新巴比伦王国多次和埃及人发生战争。又于公元前586年灭亡犹太王国。在两河文明史上,新巴比伦王国奏响了最后一个乐章。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推翻,波斯帝国将两河流域纳入自己的版图。两河流域3500年的文明因波斯人的到来而结束了。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了领跑人类的文明。
楔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继承改造,随后又传给了巴比伦人、亚述人、埃兰人、赫梯人、加喜特人、乌拉土人、波斯人和乌加里特人等众多民族。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体系。
楔形文字的载体有泥板文书、木板文书和石刻铭文等,不过正真让两河流域文明保存下来的还是不朽的泥板文书。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发明了独特的书写技巧之余,为了减少不断刻写的手工劳动工作量,又发明了泥土印章和圆筒印章。在伊拉克北部发现的一幅刻在泥板上的地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那穆法典》,可惜这部法典全是不成章句的片段。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铭刻该法典内容的石碑保存得极为完整,如今该石碑存放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诞生又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是一切法律典章的始祖。
两河流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从挖掘出的文献中,人们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两院制议会已经出现在苏美尔的城市国家之中。它比英国最早的雏形议会至少早了4000年。它的完善程度也比英国的雏形议会要好得多。这件事就发生在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时代。记载这件事的是那部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民主政治中,也存在着类似今天“三权分立”的概念。
考古学界公认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于苏美尔,比古埃及出现的宫廷学校早了一千年。在苏美尔人的宗教圣地和中心尼普尔城发现了最早的神庙图书馆。考古学家在发掘尼尼微的亚述王宫遗址时,发现了两河流域最大的图书馆,这就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考古学家在该图书馆发现了近三万册泥板文书。藏书门类齐全,管理井井有条,亚述人已经懂得了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
两河流域有许多著名古城,它们如繁星般散布各处,比如乌尔、基什、尼尼微、马里等。
赐福之都——巴比伦城。遗址位于现在巴格达以南90千米的希拉城。在阿卡德语中,巴比伦是“神祇之门”。它处于两河流域中心地带,交通要道之上,是南来北往东西交流的商旅必经之地。巴比伦城鼎盛时期的富强宏伟程度,在两河流域乃至整个古代世界绝无仅有。城内有传说中的巴别通天塔和空中花园。犹太人诅咒:”巴比伦必将成为旷野、荒漠,荒无人烟,一片荒凉,成为野兽的巢穴。“
王权之城——埃利都。埃利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的定居点。在“洪水”到来之前有五座城市,埃利都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考古学家来到埃利都时,他们只看到了荒野平原上的七座土丘。
花园之城——尼尼微。它是亚述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城市之一。据犹太先知那鸿的记载,当时的尼尼微面积很大,一个旅行者要花三天的时间才能穿过城市。尼尼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王家园林建筑,这是古代西亚国家所没有的。甚至有学者提出,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其实指的是尼尼微的辛那赫里布花园。《圣经》中关于尼尼微有这样的记载:“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成为野兽躺卧之处!凡经过的人都必摇手嗤笑它。”
黄金之城——哈马丹。它是米底帝国的都城。米底帝国灭亡之后,哈马丹又成了古波斯帝国四大都城之一。后来,哈马丹又成了塞琉西王朝在东伊朗的统治中心。安息时期,哈马丹一度是安息的都城。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伊朗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在波斯语中,哈马丹有“会聚之地”的含义。哈马丹是古丝绸之路中段的重镇之一,繁荣到如今。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世界奇迹之一。它与罗德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确实位置。
两河流域的宗教思想是多神教,与自然崇拜息息相关。两河流域的历史与古希腊、古罗马有着相似之处,而不像埃及历史那样自成体系。它的特点是,一连串游牧民族征服原有的定居民族,然后在文化上被原定居民族同化,也成为定居民族,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以主角身份轮流登上历史的舞台,演绎传奇。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守护神,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众神的地位高低通常由他们的信徒所在城邦政治军事实力的对比来决定。后来,各城邦走向联合,众神开始有了统一固定的神系。
主要的神有:
众神之首——安神(安努)
风神——恩利尔
大母神——宁胡尔萨格(众神女王——贝里特•伊里)
水神——恩基
生命之神——马尔杜克
众神之王——阿淑尔
月亮神——南那(西恩)
太阳神——乌图(沙马什)
爱神——伊南娜(伊什塔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