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很恢宏的主题。在我这个80后的脑子里,这个概念还停留在小学中学大学按部就班地上,然后找份工作,挣到钱就是知识变了现。
而我是个中断了职业生涯将近四年的全职妈妈,现状还不允许我放下孩子去全职工作。而且在这样的年龄,想要重新去跟年轻人拼脑力体力,显然会力不从心。于是焦虑感满满,一方面越来越担心与社会脱节,丧失赚钱的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们需要妈妈的照顾,我没法为了挣钱而丢下幼小的孩子。
这本书所讲的知识变现,其实是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共享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贩卖出去,直接地变现;如何做一个新媒体背景下的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
生活中,我也是一个知识付费消费者,对这些知识网红,我只是仰望着他们光鲜的外表,而不知道这表象背后,他们是如何真实地生活,从普通人到网红,他们又是如何修炼成的。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也给了我新的启发:我可以与生活经验结合去开拓一份自由职业。
这条路如何走,以下是我从书中获得的启示:
(一)挖掘自己的优势,确定努力方向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但其实只要我们是在认真生活,那就一定有自己擅长的技能。比如工作中培养的大到行业格局、小到某项技能;再比如生活方面的厨艺、育儿经验等,都可以作为自己优势。
书中提到了一个广西北海的全职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修炼厨艺,做了一款食材选料上乘、不含添加剂、咸度低的肉酱,得到朋友们的好评之后,她开始正式制酱、卖酱。后来,她将酱的种类进行了扩充,充分利用北海当地海产制作了更多种类的酱。她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款酱,让女儿歪歪扭扭但充满童真的字,做了品牌。
我自己的婶婶,五十多岁,一直是个家庭主妇,带大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和一个孙子。现在闲下来了,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月嫂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现在做起了月嫂,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收入和成就感带给她更多的自信和远见,她最近说有想法开个月子会所,这样等她六十多岁干不动月嫂的时候,她还可以继续发挥能量。
因此,我们都应该自信、勇于尝试新的领域,充分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某项独特优势。
找到自己的优势,接下来,就要持续投入精力去练习,深挖精进,日记月累就会成可以变现的技能或个人品牌的标签。
对我来说,自己做全职妈妈的这四年中,看了很多书,积累了很多的育儿经验,同时还有一些家庭关系处理、营养美食等方面的积累,这可以成为我最大的优势所在。
(二)修炼技能
知道了自己的优势所在,确定了方向,那么就应该深入修炼相应的技能。
要想将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变现,必须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一个是基础能力,包括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这是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必备能力,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思考是内化,而表达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知识变现,如果不把知识表达出来,拿什么去变现?
基础能力需要通过多读书,汲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勤加练习来获得。
作者也推荐了一些关于这几项基础能力的书:
1、阅读技巧方面最经典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赵周老师的《拆书》系列:《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等;
2、锻炼思考能力的有《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轻松学会思考》、《思考的技术》、《思考,快与慢》、《比知识还多》等;
3、提高表达能力,书中着重提的是写作能力,没有推荐具体的书籍,而我自己看过刘杨的《学会写作》,这本书对如何写作、如何新媒体写作的讲解还是很透彻的。
了解了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我是个阅读新手,从今年才开始定阅读目标的。短短三个月,我从开始两周才能读完一本书,到现在,一周可以轻轻松松读好几本,有的书一天就能读完。这是因为在读书过程中我积累的关于经验,能够快速地提取出书中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也因为知识积累多了,理解能力也变强了,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对书中观点的理解也会变得深刻。
另外一方面是专业能力,指在特定领域,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专业能力,书中给出的建议是:
1、构建专业知识地图。每个领域、岗位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销售领域需要消费者分析、经济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取得相关资质。很多领域会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认证,例如注册会计师、心理咨询师、厨师证等,考证可以成为进入这一领域的敲门砖,同时在学习备考过程中也能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
3、不断积累案例。指的是多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4、尝试撰写专业书籍。在写书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对工作本身要进行观察和分析,书不见得要出版,过程本身就可以系统整理自己知识脉络。而且万一有机会出版,这会成为自己的一个有力亮点。
(三)目标领域找牛人对标
选定了领域或方向之后,要确定具体的目标。可以看看目标领域内的牛人做到了怎样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自己是否也具备牛人的优势,或者有什么不同的优势。结合自己的条件,设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书中举了秋叶大叔的例子,他在2009年决定切入PPT领域前,就把当时国内PPT做的好的30多个人的博客看了一遍,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知。并且通过分析评估发现,在PPT设计、逻辑构思、话题制造能力等方面,单项自己可能不如人,但整合起来,总分会比别人高。于是他从这一角度切入,用PPT思维写了一本书,正是这本书帮他打开了个人品牌。
找牛人对标,这在效率管理专家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中,也有提到:列出七个你希望成为的人,其中两个是你的终极目标,两三个是你可能需要五年才能赶上的榜样,剩下两三个则是你身边的、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就能赶上的人。然后,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优势,以及他们的优势是怎样修炼成的,相比之下你的优势在哪里,或者你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赶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四)实现目标需要长远的规划和执行
书中提到,五到七年打造出个人品牌已经是很快的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实现梦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应该怎么走,因此,大家很难有耐心做这么长的规划。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达不到预期,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找对了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验证自己目标的正确性上。
路径和目标一旦定义清楚就不要轻易改变。但是,计划可以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做的快的可以加速,做的慢的可以放慢节拍,等能力慢慢跟上来了再加速。别人用五年出名, 我用七年,七年不行,我用九年。从一辈子来看,早两年和晚两年不会有太大差别。
做有方向的人,也要做有耐心的人;做有激情的人,也要做有套路的人。
(五)建立优质的社交网络
这是让我最受益的一部分。做全职妈妈这段时间,我的社交很局限,并且因为自卑、焦虑的情绪,对社交逐渐产生了回避,书中对社交网络的讲述,给我带来了改变的动力和方法。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日益紧密的时代,想要靠自己的单打独斗做成一件事,会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社交网络,这个社交网络必须囊括精准、多元化的人群,同时还必须跨越阶层、组织、智能和地区的界限。
本书的另一作者剽悍一只猫,就是一个交往范围很广的人。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跟当地很厉害的人交往,如果不认识,就会打听这个人是否有收费的渠道,比如在行约见。他不吝给很多公号文章赞赏、在微信群中发红包。他公号的文章每个留言都会回复,粉丝即使口出恶言,他不但不会骂回去,反而会给骂他的人发个红包,倒让骂他的人不好意思。
大家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很乐意帮他做宣传,因此,他能够在半年内把微信公号粉丝做到50万,凭的不只是过人的努力,还有众人的帮助。但是,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社交方面的个人魅力。
建立优质的社交网络,
首先要将自己修炼成为某方面优秀的人,互惠互助,别人才愿意与你交往。
其次,要有意识地扩大和培养多元化的社交圈,可以借鉴前面提到的剽悍一只猫的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
第三,对朋友圈进行ABC分类,最重要的朋友是A类,这样的朋友需要经常交流,生日等重要日期要记得并送礼物;B类朋友可以隔段时间联络一次,生日的时候发个祝福就好;C类朋友可能是交流较少一点,但是至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四,要学会经营社交网络。了解好朋友的各种信息,尤其是A类朋友,这些信息不一定是询问得到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细心地发现别人的需要,并提供帮助。比如,作者提到,有一次朋友来她家做客,称赞她家的靠垫舒服,作者就立即在网上订购送给朋友。经营社交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要适时地想别人求助,提供给别人提供帮助自己的机会,让对方体会到帮你的成就感,那么他会更加享受与你交往的过程。
书中给出了一个工具,叫做“九宫格黄金人脉图”,我们可以借鉴它来了解朋友的性格特征、个人目标、关心的事情、担忧的事情、重要的经历、专业领域、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对于A类朋友,一定要了解这些信息。
其实,在一年多以前,我已经想向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转型,将来从事一份时间相对自由的职业,既可以帮助孩子、家庭,又可以给自己一个发展的空间。
于是,我选定了考北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作为转型的第一步。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参加了年底的研究生统考,刚刚得到消息,我已经被录取。
今年九月份上学之前,我将阅读、写作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提升自己输入和输出的技能,开学之后,我会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更加努力地去积累行业知识、实践、扩大交往圈,一步步地走向可以让自己获得新生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