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作者: 不2怡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14:27 被阅读0次

听闻稻盛哲学,是在做保险培训的朋友口中,这在过往我所处的互联网团队、乃至国企是很少提起的。

保险、微商、创业、甚至直销,这些都是完全需要靠主观能动性去经营的,他们强调伙伴关系,不是单靠执行就能完成任务。所谓的员工即伙伴,少了制度的约束,更需要精神上的引导,大概这就是稻盛哲学能被视作圭臬的缘故吧!

本来我也和知乎上的一众人般,对此嗤之以鼻,不过成功者的鸡汤,于己于彼又有何益?

稻盛哲学比较出名的有三本书,《干法》、《管法》和《活法》。刚看了一半《干法》的我,似乎明白了前三年我纠结的根源,或许这本书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甚至带有佛学的意味,但作为个体,与其质疑,不如相信!

《干法》包含了六大章节

1.为什么要工作:提升心志

2.如何投入工作:迷恋上工作

3.努力:以高目标为动力

4.坚持:抓住当下

5.如何出色工作:完美主义

6.如何创造性工作:每天钻研

前两章节解决的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后四章节解决的是行动层面的问题,此次先分享前者。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在父母眼里,工作要安稳,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强求;在老师眼里,工作要奉献,踏踏实实、力争上游;在朋友眼里,工作是为了赚更多钱,买买买,享受生活;在古人眼里,尚且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工作三年,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工作,时而求安稳、时而求改变、时而求享乐、时而求大志;不同时期的我深受身边环境影响,也未曾有过反思,每次对自己不满意时,都是通过改变环境来安抚躁动的内心。三年工作,把原本积极的自己变得消极了,甚至不自信,也养成了诸多陋习。

路是自己选的,时至今日,很难去判断之前的经历是否值得。每个阶段,感激知遇的人,给过太多机会,而自己却没有珍惜,总觉得是在为他人工作,主观能动性也因此不断被打压。直到最后,深感自我调控的无力,才发现从一开始这样的认知就是个错误。

“我从来都只是为自己工作,就像当初学习,从来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只是明白的太迟!

工作从来都只为自己。为生存,更为修行。

没有什么比工作更能提升心志!

工作的良性循环(喜欢 → 埋头工作 → 获得好评 → 更加喜欢工作)

稻盛先生说,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必须强迫自己改变心态。从不喜欢到喜欢,热爱乃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好结果,当这种心态和结果被周围人肯定,你的内心会感到满足和自信,这又是新的动力,砥砺前行。

迷恋工作,才是最好的状态

学生时代不辉煌,但也曾学霸,那时有灵性,有好奇,有坚持。是喜欢,所以不曾质疑知识,不曾质疑付出,不曾担忧结果。

而工作后的自己,担忧活动效果,抱怨加班付出,当状态积极时,工作结果尚可;当负面情绪高涨时,每天都在逼迫自己完成任务。

不喜欢当下的工作,跟随周边同龄人一起抱怨,随后纷纷离职,留下的依然在抱怨中坚持。试想下,这群人,又有几人能成功呢?

做自燃型的人

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然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法》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qp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