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
沪上学习随感2018.11.14,我和我们学校的4位老师,来到了上海华东师大参加悦远第九届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以“以‘改课’推进‘课改’,以‘课程’超越‘课堂’”为主题,以13节课和5个主题报告为主干,三天的议程满满当当,相当紧凑。但是学习下来,真是觉得大开眼界,收获甚多。
学习期间,每半天给我的数学老师们发一次随感,每次都是现场的真实感受,记录如下。
第一天:
1.数学老师要学会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问一个为什么,然后去思考它是怎么来的,该如何教给学生去推理。
2.在每一个定义或者概念中,也许我们都懂的地方,正是学生不懂的地方,比如“这个数”到底是哪个数?“它们”到底是指的谁等等之类的词语。教的时候,别忘了问问学生这些含义模糊的词到底是什么。
3.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数的意识,能用符号表示的就用符号表示。这对他们的抽象思维的形成一定会有帮助。
第二天:
1.抓住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来教学。
2.抓住本质来教学。就是要思考为什么。
3.多用代数和几何的思想来思考小学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弄明白教材的意图,问问自己,小学学这些知识是为将来学什么做铺垫的?
4.要学会系统地看知识,看单元教学和每个年级相同的内容。
5.要充分的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自觉自悟和相互交流碰撞中自己学习并学会。
6.在课堂上,教师只做一个话筒的传递者和问题的提出澄清者就可以了。
第三天:
1.乘法每个部分所代表的意义,还是应该要讲并且要讲练扎实的问题。比如2×3和3×2的意义不同的问题。
2.注重学生个体的思考最为重要。问题提出来之后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当一个问题反复得不到解答的时候,要学会耐心的等待,鼓励孩子们去相互讨论研究,直到出答案为止。
3.让学生充分的说话,老师的态度决定学生敢不敢说。
4.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词,学生每个都能听懂吗?还是我们要思考哪个词他们能听懂,哪个听不懂呢?教师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确,给孩子一个能够捕捉的点,一个模仿的语言模式。
5.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有的生活经验却是干扰孩子学习,比如树的高度和三角形的高。树高不能变化,三角形的可以。
6.单元备课比课时备课更加重要。数学要形成内容体系。
我们经常说起要“实现深度学习”,其意义在于改变学习的过程与性质:不是浅表的,而是深入的;不是灌输的,而是建构的;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学生的想象、猜测和创新的。我们也常说要“提升学生思维”,即要以学科素材为载体,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能力、敏感性以及元认知能力,不仅会学习,还会思考。还有“问题引领学习”,即要基于学生“真实的”问题展开学习,学会提问、因问而学、问学交融,是其三大要点。作为一个学科,其内部也存在着众多整合资源和切入口,基于知识的结构和生活经验的整体性,可以进行丰富的拓展。
一点思考,还望大家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