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
作者:唐.柳宗元 译析:石宏博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
长久以来,我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
闲来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行船,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
来去之间遇不到行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于是我放歌自娱。
注: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谪(zhé):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农圃(pǔ):田园。
偶似:有时好像。
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榜:划船。
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长歌:放歌。
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析: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诗人被贬至永州已有五年之久,他在公余游览发现风景秀丽的愚溪,于是在溪水东南筑屋居住,写下愚溪诸咏,这首诗为其中一篇。
农业相比于工业,对于从业者来讲,至少现在看来,实在是赏心悦目的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也政治正确的多。
从贾谊这个人开始,工商业便被认为是本末中的末,汉武帝的时候又定下了盐铁官营这个制度,贾谊的议论变成了现实,于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被禁锢了几千年。而封建社会中晚期更加变本加厉,比如从明清来看,工匠是贱籍,不能参加科举。
儒家的世界观有一定的问题,他们认为好的一直好,应该永远好,强的一直强,应该永远强,只要选择社会的又好又强的一部分,拿出来,突出他们,社会就会变得又好又强。
这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们知道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是要付出代价的,好与不好,强与弱,有的时候是相互转化的。一个富有远见,懂得经营的统治者,应该明白权衡,体恤的重要性。
而且劳动人民,一般情况下,看起来又弱又不好。但他们是社会一切物质的来源,是一切的根本,根源。轻蔑他们,无视他们,不与他们打交道,或者对他们提出要求,想让他们变得儒家眼中的又好又强,这怎么可以、可能呢?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后果,就是人格上的虚伪,格局上的错误,会把整个社会推上末途。
再者,如果说,一个社会就像是一棵树,有根脉,有主干,有枝叶,不能是,看到主干高伟雄大,就把它单独拿出来,而不要不那么好,不那么强的根和枝叶部分,这样一来,社会就死了,实际上,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就停滞了。虽然一直有一些仁人志士在试图把国家带回正确的道路上来,试图修补错误,但是效果一直不怎么好啊。
这种政治正确,一直到近现代才有所改变,但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对于工业的从业者来讲也不是那么友好,这实际上是给我们一种修改、纠正的机会,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呐,上下而求索吧!
这首诗是很美的,说明中国大部分朴素的劳动者和朴素的文化人士是问题不大的,问题在于历史上的错误和这个巨大错误的巨大惯性,前面的路是有希望的,希望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哪怕中间有曲折,哪怕要付出代价,这都是应有之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