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导图”究竟该怎么用?

“思维导图”究竟该怎么用?

作者: 咪丫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8:25 被阅读0次

外出参加会议,看到有一位年纪相仿的女性在会议期间不停地做着笔记,而且数次换笔,心生疑虑:这会议有如此精妙之处,我竟然不知?休息的时候借故转到她的身边,才看到她的笔记上画的就是用思维导图记的笔记。看她的笔记,会议的主题思想,核心要义竟都在上面,彼此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经过询问才知对方参加过思维导图的培训,对于如何使用已经轻车熟路,所以记笔记也不觉得特别辛苦,反倒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了。直到现在我的头脑中还清晰地记着她画的思维导图的样子。

回来之后,忍不住也买了相关的书籍来看,才知道思维导图最初是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而创建的原因也是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寻找更加有效甚至高效的记忆和思考方法。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大家超越“自我思维极限”的“用脑方法”。他不仅通过研究发现了记忆和思维的新方法,发明了思维导图,更成为了世界记忆导师。

原来我们记笔记的时候,基本上是老师一开口讲,我们就开始记,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其实只是一个传感器,老师传递过来的语音我们将其转换为文字,根本没有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没有考虑在记笔记的时候学会找重点。所以,在《思维导图完整手册》的推荐序中,姬广亮指出:传统的笔记面面俱到,但是重点不突出,不仅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极少人愿意再去翻看。

而思维导图则是我们大脑构建的“图像思维模式”,用极简的文字、清晰直观的逻辑、以及有趣的发散结构,像地图一样去呈现大脑思考的整个过程。所以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我们的大脑不仅需要处理我们接收的信息,而且要考虑其核心要义或者关键词句,并且需要寻找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然后才能用图像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掌握思维导图,就具备了探知所有可能性和更加具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掌握重点、沟通交流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意义。

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幅中心图(中心主题)、由中心图延伸出的若干主干(层级)、每条分支上有一幅关键图或一个关键词。所以制作思维导图是将画在中央的主题逐渐细化分解的过程。

思维导图7条规则:纸张上、画“中心图像”、使用“颜色”、延展“线条”、在上面写下“语言”、层次化、TEFCAS(尝试trial ,行动event ,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成功success)。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纸张要横向放置,确保纸张足够大。颜色的使用上要注意一个大的分支用一种颜色,至少用三种颜色画图,这样可以在视觉上产生速记效果,使人更容易记住导图中的信息,并显著地提高记忆力。因为图像比文字更能有效地激活大脑。主干从中心图如流水般向外延伸,靠近中心图的分支画的越粗越好,靠外的分支画得越细越好。分支间的留白与分支同样重要。

思维导图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提取的关键词就会不同,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就不同。所以形成自己的风格更为重要。

思维导图可以被用于改善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职场上、学生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等等,均可使用思维导图。胡雅茹认为可用于列购物清单、制定旅行计划、日程安排表、待办事项表等。换句话说,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画一幅思维导图来思考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思维工具类知识和技能,比如方格笔记本,比如番茄工作法,比如思维导图,比如九宫格、比如深度学习等等,而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不同的人青睐和推荐的方法并不相同。但无论是推荐哪一种方法,作者都能将其法推广于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而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又往往为他们所写的“改善你的工作与生活”等字眼所吸引。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

不在于我们使用的工具,而在于我们究竟是如何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

哪种方法适合谁,没有谁能做出肯定的回答。所以以我之见,探索和练习,是发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的最好途径!

附:个人看的思维导图的三本书

[英]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完整手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图片来自@咪丫鱼

胡雅茹.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图片来自@咪丫鱼

胡雅茹.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术.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

图片来自@咪丫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导图”究竟该怎么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b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