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初来简书时,觉得是个好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记下所学所想,可以任凭胸臆在这个平台里激荡。可是来得久了,发现这里的学生党和职场小白居多,当然,也有一些和我一样未成功的中年人和一些不常出世的大神。
看多了那些稚嫩的语言和篇章,那种涉世未深却故作深谙为人之道的矫造,还有那些博眼球博出位的春笋们,让我有些厌倦。一是厌倦自己的浅薄,再就是厌倦无病呻吟般的寂寥,正如好的东西往往会被埋藏得很深,如今简书也快变成了浩瀚的海洋,需要我用力地挖掘、寻找我想要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依然爱着这个不怎么给我出场机会的舞台。
也正因年轻人很多,才有了像我们这种职场老鸟可以写点东西的机会罢。不过我先做个声明,我所写的东西,希望大家可以辩证的去看,因为我不可能说的都对,也没有哪一个作者敢说自己写的东西是完美的、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希望你们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我写的这点东西,如果可以给我留言,甚至提出你不同的观点,那最好了,证明我写的东西总算没有白费。
职场篇
先说说这个词,什么是职场。顾名思义,就是职业场所,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个词单独列出来说呢,因为我觉得这个词远没有字面意思这么简单。
很多人会把职场归结为他所工作的场所,那就成了他的那个办公室,他所工作的公司以及他在这个工作场所中会接触到的同事,这就是他的职场。这么说没有错,可我还是认为狭隘了一些。
我认为“职场”:是所有职业在进行工作活动中共同拥有的社交场所。这句话是我自创的,我理解的是,每个职业、每个行业都不能独立生存。我们不可能在工作中只关心自己的这个领域而对别的领域不闻不问,即便是教书教学这种学术性极强的方向。
举个例子,一个大学教授,专攻语言方向,他除了日常研究和教学之外,有可能会被学校安排参加各种交流会,甚至到公众场合发表演说,那么他的这种行为也许就产生了商业价值,那么他就参与到了商业活动中来,他需要和展会提供商打交道,他也需要和出版商建立联系,他说不准还要帮某家正在研发一种语言类新产品的公司做咨询服务。那么你看,这个教授所在的学校和他的办公室还能称之为他的职场吗?所以我认为,职场一定是伴随着人们的工作和活动而不断扩张的,这是我对职场这个词的理解。
这个场所的范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你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而扩张。
起初开始工作时,我们干的就是一些打杂和琐碎的事情,其实也属于职场中的摸索和熟悉期,因为这个时期更多的是学会适应、自己去感受,你很难从别人那里学一个固有模式,因为每个人的职场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
每个人的背景、实力、机遇、选择都不一样,他的方式可以成就他,未必能成就你,所以一开始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有人要说我说的是废话了,好吧,如果非要说有哪些可以注意的,我觉得有两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
第一是心态,很多年轻人刚出来时都心态不是特别好,年轻气盛没错,但是骄傲自满只能让你成长得过慢。
你应该能够感知到这个社会的人们都喜欢带有善意和谦和的人,所以你以这种态度向前辈们请教时,一般情况都是会得到耐心解答的,而且在你工作中也会得到很多的帮助。
我暂且就称其为情商吧,这玩意是可以锻炼的,平时多看看心理学的书籍,然后和别人交流时试着运用一些原理,比如《影响力》中的“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心理学的东西多看一些很有好处。心理学中至少有一项学术是长久以来得到人们肯定的,那就是“做中学”。所以学到的东西尽力的去运用吧,肯定会受益匪浅。
-2-
第二是勤于反思,我觉得这个技能如果被点亮的话,那么它将是你与一般人拉开差距的重要法宝。
因为在我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看过太多的人在同一件事或者类似的事情上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呢?还能有什么呢,就是他们从不反思呗。
反思也是一种记忆的强化,从心理学角度上面来讲,有些习惯性的思维会形成神经反射,通俗的讲就是等你反思多了,你会不用思考,就靠意识来进行决策判断一件事,这种潜意识就是靠你不断地训练形成的,这也是一些优秀的人能够快速做出正确决策和判断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看过一些名家的自传,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不是笔记就是日记,而且经常自己翻出来看,那么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反思了。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即使成不了什么名人,但我相信你在职场上混个肚圆应该不成问题。
今天的职场先聊这么多,下周再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