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答答,不多不少
淅淅沥沥,谱写成文字的歌谣
……
今晨醒来,朦胧中,竟默吟起赵老师昨夜做的诗——洗涤。也巧了,外面正在下雨,不免窃喜,顿生一念,到雨中去,去聆听,听那雨在清晨轻弹的雅韵,去醉看,看那雨为我们描绘的诗意美景!
闲步雨中,雨丝轻吻脸颊,些许凉意带来爽新的感觉,不禁轻叹,真美!忽而想起刚才在读书群里,和老师打招呼闲聊的几句,现在想来,竟觉得颇有些诗的韵味:
我:老师您一走,一看,一听,皆成诗。
答:愿与友一闻,一梦,一数,定芳华。
我:有诗的早晨格外美。
答:有梦的前方真漂亮。
我:那咱们一起拥抱梦想吧。
答:是啊,一同去墨海吟唱!
怎么感觉和诗人聊天,不经意间,竟也有了一丝诗的韵味,仅仅是偶尔几句,那日子要再久一些,哈哈,还不被点化成半个诗人?
“点化”?“洗涤”?瞬间脑海里就闪过老师诗的题目,是啊,老师的诗纯美的,就像观音轻摆杨柳枝,顿时便会拂去你心中的杂念。而老师不寻常的经历,和他自强的性格,像似一面镜子,叫你不好意思再大言不惭地说“苍天不公”,让你自觉地收起为自己无所作为而开脱的种种借口。
……
但愿自己是墙缝中的小草
锻炼着在顽石中生生不息的坚强
不能因为光源给予的多少
而忘了生命的乞求和渴望的远方
……
墨吟着这几句,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个手摇轮椅的身影——作家史铁生。
半年前刚读过他的,《我与地坛》,很是感动,还写了4000字的读书笔记,读后,整个人特安静,像有些开悟的感觉。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被吸引去读,以及读后的此种体验,恰恰说明自己当时正处于一种渴求“洗涤”而不自知的状态吗?还好,我选择了去读书,又幸运地遇到了这部作品。而多少个渴望清泉浸润的心灵,却没有找到那扇希望之窗,或没有勇气推开那扇封闭的门。
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博士生跳楼死了;没人脉,升职受阻,高管纵身一跳,走了……生命如此脆弱!赶紧我们来看看《我与地坛》一文作者“对“死”有怎样的独到见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你无论如何都不会耽搁的事。
对呀,干嘛要急着去赴死亡之约呢?再等一等,试着去生活,反正命都不要了,你也不会再有啥损失。或许在下一秒,就在下一秒,一束光照进了你紧闭的心房。史铁生的话,刷新了我的生死观。而这样的一个答案,是史铁生激励自己重生,也是帮助好多人重拾生活信心的济世良方。可我们无法想像,他是怎样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苦挣扎,一次次与自己血淋淋搏斗才破茧而出的。
在青春本该绽放的时光,在最狂妄的年龄,他突然病瘫在轮椅上,三十几岁又得了肾病,四十多发展成尿毒症,五十九岁因脑溢血离世!正如他所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他在寂寞的轮椅上,在与病痛作斗争的间隙,写下了长篇,短篇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命若琴弦》被陈凯歌拍成电影《边走边唱》,一举获得伊斯坦布尔最佳影片奖。在尿毒症晚期,坚持写完《病隙碎笔》。
史铁生一开始试图用文字来说服自己,渴望寻求解脱,没想到这些明净的文字最后却释然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每每读他的文章,你会豁然开朗,他会引导你自己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他就像墙缝中的小草,不去抱怨得到阳光的多少,只管顽强地生长,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蒙蒙细雨中也许会感冒
但怎可放弃等待天晴时的初心和芬芳
遇见朝霞的赤诚方可知道
不能在默默的感伤中品味那成熟的斜阳
……
遇见美好是需要耐心的,是需要等待的,但为了心中的那份“美”,付出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那些为追求“梦想”而受伤致残的人肃然起敬,却不会轻易为一个残疾的追梦人鼓掌助力,反而觉得他们应该被同情,怜悯。可作家史铁生和多少个向他一样身残志坚的人们用他们不屈的一生给我们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我记得作家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人,他们常常可以在困难和苦楚中找到你意想不到的乐处,并由这种乐处悄悄滋润着他们的生活,心灵。史铁生,赵老师,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决定一个人能站到怎样的人生舞台,不是脚说了算,而是心来决定的。一个有追求的人,有信仰的人,他的灵魂是丰富的,他的世界是精彩的。史铁生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也就是说,人人都是有残疾的,有的在身体,有的在精神。所以,到底是谁应该被同情呢?我们大可不必为“成熟的斜阳”伤春悲秋吧。
……
独自漫步在空空的小桥
让雨水洗涤着微笑的灵魂飞舞在梦乡
肉体在无情的岁月中衰老
不灭的思绪燃烧着在沃土中尽情的守望。
是的,我们都会衰老,但有些人是未老先衰,他们虽然还年轻,却已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朝气,没有了活力;而有些人,却老而不衰,他们的激情在燃烧,微笑的灵魂在梦乡飞舞,活得越来越通透,清澈,和谐。靠近他们就是接近了“光”!
所以,我们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走出去,去亲近自然:看一眼碧水云天,听一曲高山流水,顿觉耳聪目明,心旷神怡——感恩自然,给予我心灵的寄养。
说一句“您辛苦了”,道一声“一路平安”,在简单的交流中,在不经意的“让个座,搭把手”的互助中,体验人性的本善,享受一份安暖——感恩有你,亲爱的朋友,赐予我爱的甘泉。
让我们去拥抱自然吧,接受阳光雨露,自然万物的洗礼,去拥抱生活吧,感受那份淳朴与恬淡。
在墨海里,赵老师尽情吟唱,生活的点滴,他用笔串成了诗行。在纯净墨海里,我看到了自己衣襟下藏着的“小”,我愿执笔来梳理这凌乱的思绪,使自己蒙蔽的心灵变得澄明,打开心窗,让阳光驻入心房。
漫步雨中,怀一颗感恩的心!
雨在下,淅淅沥沥,滴滴答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