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富论》前四章小结

《国富论》前四章小结

作者: SchuylerCai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21:33 被阅读0次

“我们不说我们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亚当·斯密

第一和第二章主要论述分工的产生原因。根据斯密所说,产生分工的根本缘由是“人类具有交换的倾向”。我认为这种倾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的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正因为一个人无法独力生产满足自己欲望所需的全部物资,因此人们倾向于交换。而在这种倾向中,人们渐渐发觉了分工的好处。据斯密总结,分工好处有三:其一,长期从事某种特定工作能够提高工人的熟练度;其二,如果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在工作间切换的时候会有效率下降的成本;其三,专业人士能带来工具的发明,技术的革新。之后,在演化的过程中,不分工的社会由于效率低下,会被分工的社会淘汰,于是分工逐渐成为文明社会的常态——分工从此固定下来。比如一个为别人制造工具的人,渐渐地会发现,与其出去打猎,不如制造工具卖给打猎的人以换取食物,从此就专精于制造工具。

第三章论述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观察到,文明往往诞生于河流沿岸,沿海沿河地区也往往比内陆地区更为发达。他以此论证,由于水运比陆运节省更多的运输成本,使得沿河沿海地区能有更大的消费市场,这使得分工得以更好地发展。试想一下,在偏远的山区,即使一个制针的工人一天能生产两千根针,又有多少人去买呢?因此,唯有当市场需求足够大的时候,使生产效率提升的分工才能带来优势,因此社会才会发展更细化、更有效的分工形式。这里的隐含逻辑是,当人们的需求、即欲望足够旺盛时,效率的提升才显得有必要,而分工是达成效率提高的一种好方法(当然一体化也是一种方法,但在此略去不提)。

第四章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论述了货币的起源。他认为,交换产生了分工,更细化的分工要求更有效率的交换。货币的出现,正是为了降低这种交换中的匹配成本。货币的形式,从一开始的商品货币,发展到后来的不易磨损的金属货币。在铸币制度出现前,国家只在货币上加盖印章(不盖住边缘),保证该金属的质量,人们交换时按照金属重量估计其价值;而铸币制度出现后,人们在交易中就只考虑金属的个数了。我认为,从铸币制度出现起,金属本身的价值就已经不再重要,货币的价值可以说就由国家决定了。此时不采用其他货币形式,而是采用金属的唯一原因,就是金属不易仿造和磨损罢了。如果满足这两点性质,即使是其他的东西,也理应可以用来代替金属作为货币——这就是后来纸币出现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国富论》前四章小结

    “我们不说我们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亚当·斯密 第一和第二章主要论述分工的产生原因。根据斯密所说,产生分...

  • 泡沫怎么来的?

    你以为我说的是邓紫棋的《泡沫》吗?不是哟,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国富论》得前几个章节的思考。 看了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

  • 国富论的伟大

    国富论的伟大 昨晚发了一个微博,有感国富论思想对246年前的世界影响。 “100多年前,国富论传入日本的时候,全民...

  • 《自私的基因》前四章小结

    姓名:张丽 日期:2020.1.19 一、读书摘要 :(用一段话概括这四章内容 ) 我们人类以及其他一切物...

  • 禅绕画21天-一图多变-D04-阴影shading

    前四天小结:

  • 低风险创业前四章阅读小结

    创业有章可循。 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即成本有底增长或者利润没有限量。 和父母搞好关系。 以优雅地解决一些社会上的...

  • 简八经济学史(2)

    接上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让斯密获得直接名誉的是在国富论前17年出版的《道德...

  • 毕业前小结

    “言多必失,我们还是太年轻。但如果怕言失而不去说的话,更不去行动的话,那就是蛀虫咯。” 人与人的追求不同,而有的人...

  • 休息前小结

    第二本人格类型的书读到40页,做了两个测试。 不知道是测得不准,还是平时对自己的觉察有偏差,个别描述不是十分准确,...

  • 《高效15法则》小结(二)克服拖延症

    上个小结,分享的《高效15法则》第一至第三章内容。今天继续第四章。 第四章,永别了!拖延症。拖延症是指把那些重要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富论》前四章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g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