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从这本书开始,学习做个真正的阅读者

从这本书开始,学习做个真正的阅读者

作者: 睡睡睡33 | 来源:发表于2016-07-28 18:12 被阅读0次

    1

    2015年的尾巴上,我终于读完了我给自己列的新书单上的第一本书。

    我一直自诩为一个爱看书的人。据家人说,我从小就是见书就读。大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天龙八部》,一天一本。跟着外公把几乎所有镇上图书馆能借到的金庸古龙看了个遍。可是那会可读的东西并不太多。外公只借武侠。家里有一部红楼梦,一本西游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一些牛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后就是各种优秀作文集,还有妈妈给我订的《少年世界》。大概是不够看。饥渴的我抓起有字的东西就读,身边最容易获取的,便是《知音》《故事会》《家庭医生》之类的杂志,所以当我看到凤姐说她博览群书的典故,好笑之余,也还觉得蛮亲切而有惺惺相惜之感。原来我也可以叫博览群书啊哈哈哈。

    初中的时候,接触的东西更多了些,校门口有言情小说出租,同学那里借来了三毛陈丹燕,妈妈给买了中国十大古典名著。除了四大名著,还有《官场现形记》、《封神演义》等若干。那时候的言情小说还很纯情,一本书翻到最后顶多也就是拉个小手亲个嘴儿。于是在《家庭医生》奠定了我的生物学医学基础之后,三言二拍就成了我的性教育启蒙读物。此处略去三百字。

    高中我进的是理科实验班,于是阅读这件事暂时被生物学课本取代了。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并不刻苦,不知道时间是用来干嘛了。写大本的日记。继续看校门口的言情小说,加上漫画和日剧。进入大学之后,主业变成了谈恋爱。那会安妮宝贝盛行,影响了大概整整一代伪文艺女青年,我在宿舍看安妮,看卫慧,看虹影,看张小娴。凭着多年看言情小说的丰富经验修成一代情感专家。看小说的恶习,一直沿袭到上班,考研。在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读MBA的时候,我大概是Part time四个班里头对图书馆利用最多的同学,然而我借的书大多数和经济管理并无关系。那三四年下来,我对图书馆的文学/小说类书架的分布基本了如指掌,看萨岗,也看雪小禅,看艾柯略,也看韩寒,雅俗并赏,好坏通吃,还把村上春树和渡边淳一差不多捋了一小遍。

    2

    回过头去看我的阅读之路,尽管大家都说我是个爱看书的人,我也一直把读书放在我的hobby list的第一位,但是,我不得不羞愧地承认,我自己的阅读,其实是多么无知和浅薄!其实我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爱看书的人,更谈不上是一个看了很多书的人。在长期的阅读中,我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性的训练,我只是去阅读小说里所描述的情节,追求知道或者猜测结局的快感。我只是简单地沉浸在作者营造的世界之中。如果要说读书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那可能锻炼最多的是我的推理能力,以至于我现在看电影一般都能猜到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结尾。另外也许就是锻炼了我的语感。让我会讲故事,写东西能成段。但是比起那些真正的阅读者来说,我实在是所差甚矣!

    因为这些,我觉得我需要重新开始学习阅读。而这个学习,就从阅读“如何阅读”的书开始。

    所以《越读者》成了我书单上的第一本书。

    3

    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的第一章就写了现在学校教育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阅读问题。说大部分台湾的(当然我觉得大陆的也一样)年轻人都没有在中学教育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大学甚至毕业工作后仍然在阅读上如无头苍蝇撞来撞去,只能浅显阅读,不能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诶呀这可不说的就是我吗)。他将阅读比作饮食,分为四种:主食、美食、蔬果、甜食。主食是能解决我们现实问题的书,比如说一些商业书、跑步书、理财书等等,美食是经典思想,蔬果是工具,比如说词典,甜食是小说等纯为娱乐消遣的阅读。饮食需要均衡,阅读也是如此。

    回顾我的阅读,以前大部分都只能归类于甜食,近年来由于觉得时间有限看小说实在奢侈,所以为了显得“上进”买了很多主食书,然而也并没有好好看(一月就开始火的《从0到1》《创业维艰》现在还崭新地在书架上,去年看了18本书,今年才看了8本)。如果说我不做文字工作,不需要太多蔬果类读物,或者大部分的蔬果从百度等网络上获取,那么我至少也需要做到主食、美食、甜食的均衡。均衡。这是我get到的第一个point。

    第二个point是精进。均衡指的是阅读类型上的均衡,精进指的是你要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至少在知识的密林中需要打通一条你自己的路来。这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主题阅读”。郝明义先生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每个人也必须打通一条林中道路,否则阅读的力量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为你的知识是零散的(诶呀这说的又是我)。

    对于如何打通这第一条路,郝先生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和目前我所了解的其他老师说法类似:找一个感兴趣的主题 -- 精读1-3本相关的书籍 -- 找一位这方面的导师 -- 设个时间表,在这个主题下找40-50本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涵盖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个类别 -- 在网络上找相关的资料 -- 用不同的方法(精读、略读等)阅读这些书和资料 -- 验证自己的成就。

    在这些方法和步骤中,《越读者》相对于其他书籍或者经验贴的特点是:

    1、强调网络的作用,强调跨界阅读比如电影、漫画等视觉阅读,认为书只是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一种,不需要过分强调书和网络、影像、声音等其他形式的区别。只要能为我所用,都是好的。而且书和网络、影像等工具的交叉使用,有时候反而能产生更加奇妙的综合效应。

    2、说明了如何验证自己主题阅读的效果。这个其他的书籍或者帖子基本没有涉及,大概是当你读完40-50本书并且都写完了读书笔记之后,就默认你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形成了吧。但是郝先生给出了两个验证的方法:(1)去书店看看这个主题相关的书架,看看自己是否有重要的遗漏,或者是否能看出来书架的陈列是否有缺失;(2)去看看这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新的讲话或者著作,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可以和他们对话。

    郝先生说,每个人都可以像博士一样去自修一个领域。于是我又默默地惭愧了。。

    4

    在这本书中,除了均衡和精进,还谈到了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说阅读不同书应该使用不同方法和速度,比如说看同一本书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看。郝先生还很善于运用类比的说明手段。他说,阅读时间的规划就像理财,首先你无论如何得养成存钱的习惯,也就是每天总得挤点时间看书;其次你要善于使用钱,积蓄和消费要平衡,阅读也是学习与娱乐要平衡;再次,虽然零存很好,但是要钱滚钱总得有笔整钱,也就是说除了用零碎时间看书之外,最好每周还是有2-3小时的时间能够用来完整阅读。他还说,书柜如同衣柜,也是需要计划和维护的,要买精良的书,不要一看到打折就把不适合自己的款式也往家里搬;另外,隔一段时间要定期清理,舍弃自己以后不会再看的书。

    总之,小小的很容易读的一本书,但是引起的反思和得到的收获却并不小。而且我书单上的第二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也是郝先生44岁才读到,深感获益良多而经过他翻译出版的。缘分啊。。果然,就像唐诺所说:你要读的下一本书就藏在你现在正在读的这一本书里。在书籍世界里的漫游,真是奇妙无比呢。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启程前往下一站了。

    —END—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shuishuishui3333

    睡睡睡,80后,双子座,目前长居北京。爱看书,爱旅行,爱咖啡,爱发呆,爱看烧脑的电影。相信爱,相信宇宙间神秘力量的存在。常年混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和医疗IT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这本书开始,学习做个真正的阅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ia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