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读《情爱论》

读《情爱论》

作者: 林禾是小翻译啊 | 来源:发表于2017-03-08 11:39 被阅读0次

    读完之后,不想有太多言辞在他的对男女之间的差异对比上,说实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并不曾想到里面的内容竟会有这些。然而对于情爱方面,我却有很多话想说。

    瓦西列夫说爱情是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在男女之间产生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

    传说宙斯将人一分两半,就像“在腌制花揪果之前把它剖开,或是用一根头发切开鸡蛋那样”,使分成两半以后,“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纠结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地希望融为一体”。这样就产生了尘世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精神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它把生命蛋白质的诞生同社会关系、心理秘密和存在的无限性联系在一起。

    的确,这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一个消极后果。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虽然可能是比以前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更开放更自由些,可似乎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永恒的城市”的大街上充斥着“脸色阴郁的浪荡汉”,到处都在“纵酒行乐”,男人淫欲无度,妇女则以卖弄色相为荣。

    没有那种尽管拘束却唯美浪漫的故事,没有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没有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没有陆游与唐婉的“泪痕红悒鲛绡透”,没有张爱玲对胡兰成的“为了爱情低到尘埃里”,没有金岳霖为林徽因的“终身不娶,愿做她的闺蜜,一生的蓝颜知己”......似乎没那么在意爱情是否是一个该有结局的东西,人们习惯了分分合合,也就没那么在意谁跟谁在一起。爱情不过是成了一个很简单的名词。书中的那个例子真的很典型,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原子”一条只占三页,而“爱情”一条却占了十一页。但是一九六六年版的同一部百科全书显然破坏了这个平衡:它慷慨地给了“原子”整整十三页,而“爱情”只占一页。

    书中说,性欲是爱情的基础。女人对男人以及男人对女人的性的欲求成为恋人在这种场合理性的和有目的的交往的一种形式。这到底是不是不争的事实?爱情,被割裂为两个方面,生物和社会方面。托尔斯泰在《复活》里描写的聂赫留道夫和卡秋莎的关系史表现了这种割裂。当他在姑姑家第一次遇见卡秋莎时,他是照心底纯洁的人那样爱她......不但没有在肉体上占有她的意思,甚至一想到这个,他就会满心害怕。但是,当他们三年后再次相逢时,聂赫留道夫已经成了另一个人了。肉体占了上风。最后,当他同饱尝了人世辛酸的卡秋莎第三次在法庭上相遇时,他又回到了精神的本原。肉欲的、动物的本性被彻底战胜了。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根源在于新约,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溶合,仿佛这才是使双方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尼科季姆规劝基督徒在同异性交往时要谨慎小心,因为这种交往中“几乎总是掺和着后患无穷的激情,它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灵魂深处,而使理性变得暗淡无光”。

    但是,魏宁格也说过,爱情和情欲是根本不同,互相排斥,甚至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那些宣称他们在爱着他们想占有的女子的人是在撒谎,否则就是他们根本不懂得爱情......

    爱情的精神力量使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性欲这种强有力的生物刺激因素消失之后也不至于冷却。随着老年时期的到来或是机体的早衰,含有明显的性欲成分的爱情可能转变为“柏拉图式”的爱情。如果男女之间相互了解的愿望仅仅限于性接触的直接要求,那么爱情实际上就只是似是而非的爱情,或者干脆就是感情的欺骗。荷兰文学家埃拉斯穆斯在《愚人颂》一书中写道:“男人在谈情说爱时习惯于胡说八道,为了迫使女人委身于他的情欲,他什么荒唐事都干得出来。”我最敬崇的叔本华、尼采、斯特林堡等竟是敌视妇女。这是一种偏颇成见,它试图用精神方面的谴责来代替客观的科学论证。尼采那句名言至今记得:“是去找女人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爱情中第一个必不可少的精神接触就是男女双方相互感知,相互直感个人品质。好感是爱的要素。它使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的价值。好感可以冲破个人的内心世界单独的日常存在的樊篱。如果对另一个人没有好感,即没有同情他的愿望、进入他的个人精神世界的愿望,就不会爱他。事实上爱情正是在社会接触的这种无形的心理传播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的。因此表示性欲强烈程度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有无好感。性行为的结束并不熄灭柔情蜜意,并不引起懊丧和冷漠。正是尾声中的这种宝贵的温情“剩余”,是检验爱情是否真诚的比较可靠的标准。在尾声中,每一方都会认识到双方的爱情究竞有多深厚。这适用于作为肉体和精神、遗传和文化的整体的任何一个人。

    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掌中的朱砂痣。抑或是美好时光若春秋掠影,终逝而不可及。朝退暮至的锦年,每天都上演着悲喜更替,擦身的过客,疏影只若萍水相逢,又何来生死相许,不离不弃?

    人们说爱,总是提出种种条件,埋怨遇不到符合这些条件的值得爱的对象。人们举着条件去找爱,但爱并不存在于各种条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组合之中。

    爱情的内容是丰富的、无穷尽的,它是冲动和意识的仙境,是性欲和精神渴求的融合。


    文/Sophie

    一篇旧文,才发现自己现在许久不动笔,水平退化如此之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情爱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lb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