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儿打来视频电话,喊:“妈妈,妈妈……”
我一看,不见人,手机屏幕上只看到反射过来的白白的天花板和明晃晃的奶黄色吊灯。
“怎么搞的,妈妈怎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呢?”
“不敢,怕你吵我……”
“啊,干了什么错事?”
停顿了几秒,手机屏幕翻转过来,天哪,我的闺女烫了个爆炸头。
“天哪,你烫头了?……嗯,好看好看。”
趁着这中间的省略号,思维快速反转。第一念头,现在这么大胆,敢一个人去烫头?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她也曾提出想要烫头,我每次都以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为理由拒绝。
第二念头,这孩子长大了,敢于突破自己了,让她尝试一下,也很好。
第三个念头,只要女儿开心,怎样都好。
女儿眨巴眨巴她的眼睛,嘟了嘟小嘴,并没有答话。
“让妈妈看看像谁哈?嗯,有点,像爱因斯坦?哈哈,我女儿更有天才艺术家的风范了。”我故意逗她。
女儿被我逗乐了,嘴角不好意思的上扬。
“开心吗?换了新的发型?”
“就是不开心才想要换个发型……妈妈,有时,我真的痛苦于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好累……”。女儿托起下巴做出无奈状。
“孩子,别想太多,做自己就好,自己开心就好。“我安慰女儿。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我的这个女儿特别善良,并且十分注重她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然而,现实生活中哪儿能事事尽如人意?如果,一旦是事与愿违,就会陷入孤独,自责和痛苦中,对此,我也曾多次和女儿深聊这个话题。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如果,我们能够摆脱他人的目光,按照自己的人生标准去生活的话,肯定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的确如此,当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主宰时,他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心好恶,才会真正的做自己,才不会以他人的眼光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才不会活的那么“累“和“拧巴”。
我们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世界上没有人始终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与其追求所有人满意,不如求得自己的满意。
因为太在意他人的评价,无形中会给自己增添许多的负担,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就如同那幅漫画中背着十字架负重前行的人,步履维艰。
时隔一天后,女儿再次打来电话,女儿说:“妈妈,自从前天和你聊完以后,我就一直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怎么办?结果,你知道吗?我脑子里就闪现一个词“Different”,不同,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那,既然是不同的,我尊重别人与我不一样,我也接纳我与别人不一样,所以,我就放下了。”
“哇,太好了!我的女儿,你真了不起,有位心理学大师曾说, 成长疗愈是人一生的课题,而真正能疗愈自己的最终还是只有自己。你终于在内求内观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疗愈,恭喜你,我的女儿。”
我为女儿鼓掌!
我再次真心的夸女儿:“我女儿烫的头发,真的很好看很好看,越看越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