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师们的投资业绩
投资最终的业绩取决于三个变量,本金、收益率、时间。先看看大师们的业绩,除了巴菲特这样的“超级无敌小霸王”是20%+的年化收益持续50年外,其他的如彼得林奇是29%持续13年,大卫·斯文森是16%持续20年.....。从大师们投资答卷来看,高弹性的收益率,随着时间跨度的拉长,愈发难以为继。如果能取得15%的年化收益持续20年,那你已能进阶大师之列了。
我们不妨以20年15%收益为目标,思考如何才能达到?
在股票投资方式上,有三类品种选择。股票个股、股票指数型基金(又称被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股票指数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份股作为投资的对象,不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主动型基金一般是以寻求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表现为目标的一种基金。主动型基金又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所有的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人,都在以战胜指数为目标。西格尔教授在他的《股市长线法宝》著作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到20年,30年来看,长期战胜指数的基金经理已是寥若晨星。
巴菲特老爷子虽然自己从来不买指数基金,但是他曾8次对外公开场合表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讲最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指数。
大多数投资者会认为,只有投资个股才能实现20年15%的目标,其实并非如此。在我朝A股市场,有网友作过数据回测,过去10年公募基金增长率平均值为14%,这个收益其实根本不低。为什么过去大多数投资者会亏钱,主要是追涨杀跌、频繁换手这类韭菜思维导致。
这里有同学肯定会说,段永平投资网易十几年翻了200倍,刘元生持有万科股票30年,360万变成了10个亿。过去的10年,在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诸如万科、格力、茅台这样的大牛股,10年10倍甚至是几十倍。你我能挑到大牛股?挑到了,你我敢重仓?你等拿的住大牛股涨10倍?涨了跌了你有应对策略?望着大师们的骄人业绩顿生眼红,带着准备一夜暴富的心态冲向股市。
人性使然。
2)个股&指数 比对
比对维度 个股 指数基金
便利性 耗时、耗心、耗力 省时、省心、省力
波动性 高 适中
专业性 行业研究、企业价值分析、市场估值、财务会计各项专业知识 简单PE/PB判断,在投资策略上具备定期不定额、板块轮动等知识
收益性 高 适中
风险性 高,黑天鹅 适中,永远不会死
从便利性,波动性、专业性、收益性、风险性这5个维度上讲,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作为一个没有大量时间,且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散户而言,指数投资是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最适合选择。既不用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股票的基础性研究,又可以分享市场带来的平均收益,是一个长期、中庸、稳健的长期理财方案。
本人也是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中的一员,最适合方式也是指数投资。对于这个话题,我早曾在公号谈论过。重新聊起是因为上周看到水晶苍蝇拍老师,一段关于《红周刊》采访的文章记录,10年里创造了22-25倍的投资,心生痒痒,还琢磨打算给自己定一个以年为单位的投资知识学习规划。
以概率和赔率的思维衡量后,这周我打销了这个念头。以后如有这个念头抬头的趋势,翻开这篇文章读10遍。
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头部10%的人都能取得不错的成就。我们所看到的10年20倍的人,绝对是证券投资市场里的10%以内的头部。与此同时,也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符合10000小时定律。唯独在证券市场,也许一天投入10小时,连续10年,最终的结果还是一个输家。因为人性的弱点在这里会被无限放大。届时,除了收益上的无果,还有多年时间和精力上的耗费成本。股票市场里,10多年的"老股民"依然不赚钱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不投资个股,并不代表可以不去学习投资知识,毕竟指数背后的投资理念皆来自于个股。在投资人书单中,也不乏见到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方面的书籍。
还是那句话,正确的认识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今年已经35岁,未来10年准备以证券金融资产为家庭主要资产配置的我来讲,容不下失败的存在。这辈子能不能有个跨越,也就在这10年见分晓了。以股票指数为投资标的,估值为基础,定期不定额、大类资产配置、板块轮动、定期再平衡的投资策略,将是我家庭绝大部分的资产配置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