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性本善,奈何人性确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穷怕了的人在赚钱之后的为人处世。
村里有一对老夫妻,夫妻俩的前半生在村里也是风云人物,奈何时运不济。夫妻俩的后半生也就同一般人一样生活过日子。夫妻俩有四儿两女。儿女成家后,各自分家而居。大哥和二哥家就是前后房的距离,两家关系也因为日常摩擦日渐疏远直至僵硬甚至动武的地步。二哥家的小儿子在父母与大伯家关系闹的最僵的时候捡上石头就往大伯家扔,后来二哥的媳妇儿跑了,大哥和二哥两家关系也和好了。
一次老父亲年老病弱住院,四个儿子,四个家庭轮流分摊守夜照顾,二儿子在老父亲病好回家后提出,要照顾老父亲的误工费。这下惊呆了大哥和四弟家,往前的十几年间,老父亲身体虽然硬朗,但也架不住意外,他们家照顾老父亲那么多年,人情往来都是四弟安排,大哥家偶得空闲也会分担。没想到这次人是齐了,心却差了。四弟家的觉得二伯真的要误工费,那三伯也该得。
平时不曾生病的老母亲突然生了场大病,最忙的怕是四弟家了,老母亲最是执拗,晚上就要趴在床沿上睡觉,四弟家的怕她摔下床,晚上守夜,白天上班,夫妻俩轮流值夜。老母亲病愈回家没多久,就开始食不下咽,命不久矣。远在外省打工的大儿媳也被叫了回来,家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常来探望老母亲。大家都知道老母亲这是油尽灯枯,回天乏术。大儿媳侧耳在老母亲耳边说婆婆,您看您的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大家都来看您了,你就安心走吧,这里太痛苦。老母亲熬了近两个月走了。
葬礼的安排,四个儿子商量好一起等额凑钱置办。老母亲上山后,留下来的宾客基本就剩下村里老母亲的娘家侄辈和老父亲家的宗家。二儿子当着老父亲的面提出,礼钱平分。说不能白花钱请了老大和老四家的客人吃了去。礼钱分摊(谁家的客人送礼就记在谁的名下),葬礼凑钱的问题争得脸红耳赤。房间内二伯家的大哥对着四叔指手划脚道,一直以来都是他家照顾老夫妻俩,现如今礼钱就该平分才对,葬礼凑钱按每家客人比例来分,多的就该退还他家。这事儿闹的宗家一群人看不下去,直接走人,大儿媳泪流不止地竭力挽留,终是留下了宗家一行。此次结果为此前凑钱不变,礼钱平分。
而后各奔前程,但依旧听到二儿子一家的事。比如说老母亲娘家侄子进新房,二儿子去人家做客,当着众多宾客的面数落自家老表的儿子如何不如自家儿子挣钱,连个车都买不起云云,老表忍不住了反击道:我家幺儿花了20万才买了那车子。
村里大队想将二哥家猪圈后的空地建作广场,说政府有补贴。二哥家不进不同意,还扬言说要杀了队长全家。队长家的儿子遇见大哥家的大儿子便告知了这事儿,恰好二哥家的幺儿进来就听到他们的谈话。愤怒地将自家大堂哥骂的狗血淋头,硬是当场要求大堂哥欠他的1000元还给他。大堂哥忍住不打他,当场还钱,微信电话设黑名单。后来二哥家的大儿子去了大哥家的二儿子处替自家弟弟道歉,说自家弟弟也很后悔,不应该那样做。还问是不是大堂哥混的不是很好,是不是心里有落差,脾气大。其实他们家不差钱,他自己一个月能挣二三万。大哥家二儿子本不喜欢掺和这样的事里,直言说一个月挣二三万就叫做能挣钱,人家一个月挣两三伯都不嫌多。
大哥家的亲外甥女出嫁,送礼钱给舅舅。四个儿子家的儿子们都收了礼钱。(这里习俗是,外甥女家送礼钱过来,作为长辈,如果收了就得在此基础上多加一点用作购买礼品,送与外甥女作嫁妆,不收那只要送自己的礼钱就可以。)起初六个人商量说一起等额凑钱买个空调,大哥家作为关系人不好说出具体金额,三哥家和四弟家都是随大哥家,二哥家两个儿子在此期间不曾发言表态,到了外甥女出嫁前一天,就四弟家儿子拿着钱跟着大伯家大哥去买礼品。四弟家一看不成,若不告知三哥家的儿子,日后人家说大哥家和四弟家联合起来孤立他们,这家便永无宁日,便联系三哥家的儿子问情况,后又作了二哥家两个儿子的思想工作。最后才把这事儿过了,不然,这一大家子怕是从此就散了。
有的人穷怕了,只要赚点钱,就会膨胀。膨胀到世界上没人比他强。忘本灭宗,胡言乱语,到处树敌,斤斤计较,处处显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