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中的血气方刚——论刘备
说起三国,定会令我想起一代帝王刘备,论军事才能,他不敌曹操等人,但却能统帅一军,让天下义士忠诚与他,刘备靠的则是对手下将领士兵的仁义和善良。他从小便显露出不同于同龄人的志气和远见,就连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也常常愿意资助他求学,将他与自己的儿子同等对待。可见刘备的气概和人格令人颇受感染。
在看三国演义前,平时零碎中了解到的刘备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是老实忠厚,稳重,不懂用计的人,而随着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也渐渐感受到他忠厚仁义下那颗血气方刚的心。
黄巾起义爆发时,二十三岁的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怀恨在心,便将督邮捆绑督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这一举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因此对刘备有了很大点改观。我看到了刘备不轻易服输,刚强的性格,他的目标一直很清晰,在追求自己征天下的目标路上,他从来不会露出丝毫的软弱或是犹豫,他很明确自己要做的,给人一种披荆斩棘不顾天下阻拦的倔强。
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是刘备仁义爱才的经典体现,作为一国之帝的他,竟能为了一位军师而几次登门拜访,他对才士的尊重和待遇也最终打动了诸葛亮,并为他呈上了《隆中对》。这是一位君主所应该有的仁义和血气方刚,也因此刘备成就了他小时候一直想要实现的远大志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