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亲密关系修习营Day10】了解自己在关系里的应对姿态
听了老师的主题解读后,明白了在关系里经常出现的应对姿态主要有五种:1、指责型。即习惯性的指责对方。2、讨好型。就好像是永远在求得对方的肯定和欣赏,用各种方法取悦讨好对方。3、超理智型。就是与感受切断了连接,不善于表达情感,永远都是头脑在工作、在评判。4、打岔型。就是说不到一个主题上,是一种逃避回避的态度。5、一致性的表达。就是身心合一。也是任何一种关系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而这些不同的应对方式,是与一个人童年甚至幼年时,与他的养育者建立的依恋关系息息相关。依恋关系主要有四种:1、回避型。这种依恋关系的特点就是养育着对孩子的道理讲得多,头脑层面的东西多,情绪情感层面流动少。这种依恋关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展出超理智型和打岔型的应对姿态。2、矛盾型。养育者给予孩子的爱是不稳定的、矛盾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到情绪里面,长大后会发展出指责型或讨好型的应对姿态。3、紊乱型。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依恋关系,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即离不开对养育者的需要,又对养育者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害怕,而这个养育者,居然是同一个人!孩子发展出一种分裂的特征来保护自己,长大后容易歇斯底里,陷入疯狂,失控的状态。4、安全型。这是一种与养育者建立的同频共振的依恋模式,孩子会发展出健全的人格特质,自我建立的非常好,对自己对世界充满自信与力量。
经过前几天对自己内心与行为的梳理,回观自己与爱人的相处方式,我认为自己各种应对姿态都有,但主要是指责型。譬如老公经常地出外应酬,我是那么的不满,指责他只顾自己吃喝玩乐,顾着自己玩的愉快,指责他把外人看的比家人还重要,却无视他更多的时候是不得已,无视他只要一回家就那么勤快地做事情,无视他尽己所能的陪伴孩子互动玩耍,只管自己的情绪发泄。其他的事项也是如此。现在看来,老公是多么的委屈和隐忍,在我情绪恢复后,依然一如既往的待我如初。我一直错不自知。
那么自己的应对姿态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自己的童年甚至幼年时期,与父母究竟是怎样的依恋关系?在我意识里,三岁以前基本没有什么记忆,最早好像也是五岁的时候吧!但整体上似乎没有什么创伤性记忆。要说与父母的关系,母亲文化水平低,只负责我们的日常生活琐碎,母亲的温暖融入平常的日子;父亲的家族重视学习,父亲对我们兄妹的学业也非常看重,在我们那个村里是出名的严格。我们能考上学校也关键在父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基本上不苟言笑,见到我们,隔三差五不是让背文章就是让算题,就是领着出一趟野地干完农活,回来也得写个日记,有父亲在跟前,我写作业时常常紧张的脑子似乎也不转了,而因此父亲就会更加生气。我和姐姐常常问妈妈:“爹什么时候去值班啊!”只要父亲一上班走了,家里的空气才没有那么凝结。还有,就是父亲很大男子主义,站在我们兄妹的角度看,他对妈妈没有呵护、包容,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在家里说一不二,很缺少温情,也不温暖。我们姐妹从小就有个想法:长大了,绝不找父亲这样的男人当老公。
可是,我想不明白我这是什么样的依恋关系,这与我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应对姿态怎样的链接。我想,只要有持续精进的学习与修行,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慢慢浮现的。
感谢修习营的几天书写,让自己内心有了爱的照见,看到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傲慢、私我、恐惧,以自己的喜好扭曲事实真相,情绪化的依赖与控制老公。
学习。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