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20年4月15日)
资料来源:《古镇大坝》
原创:钟涛
大坝裹脚肉
大坝裹脚肉
四川兴文县古镇大坝,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之乡,这里曾经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一渡赤水)时,于1935年2月4日——6日林彪红一军团、红三军团(部份)长征路过並发生过阻击战的地方。
清末民初时,大坝在川南素有“美食之乡”的说法,其“大坝裹脚肉”、“大坝猪儿粑”名闻遐迩。
这里,我先扼要地摆一摆“大坝裹脚肉”的由来,及其制作的流程。有人说,四川省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裹脚肉,应该就叫“大坝白肉”。大坝人却不认可这种说法,让人有与“李庄白肉”攀亲的误解,而通常本地人也将其“大坝裹脚肉”称为“薄片肉”。“裹脚”指的是旧时妇女缠小脚时用的布,也称为裹脚布, “裹脚肉”则形容肉片长,且肉片薄。因为肉片长,吃得时候要用筷子一圈一圈地裹起来蘸汁水(即蘸水调料,常以大蒜捣烂成泥,俗称“蒜泥”,加以糊海椒、姜、葱、上好酱油,味精、花椒面红原花椒,加以少许醋、白糖勾兑),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裹脚肉”。虽说名字不雅,但人家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不也一样名噪天下吗?
制作大坝裹脚肉,主要集中在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蘸水香、进口快四个要素上,缺一不可。
一、选料要精
裹脚肉的选料特别讲究。要选鲜肉猪的后腿将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后的部位,俗称“二刀肉”,每头猪仅有二公斤左右。因为这一部位的肉质佳,肥廋匀称,无泡少筯。成菜后肥瘦连接紧实,不脱层分离,装盘后才有质地俱佳的美感。为什么川南别的地方的裹脚肉没有大坝的那么长,究其原因,是大坝卖肉是鲜割现卖,猪肉顺刀划下,原料就较长。原料要求是连皮带肉,将皮肉先用火烙过(即将肉皮上的猪毛烙掉),然后再用热水洗刮干净后,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火候要准
煮肉时,要先把肉横向抬开,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煮熟。煮的过程中,经常捞除浮出沸水面上的血沬,还应保持摄氏90度水温,即水沸时就酌加冷水,使肉从外到里受热均匀。若水温过高,就会出现外面的肉已煮老了,而里面的肉还是生的现象,会影响“裹脚肉”片时的造型。煮肉的火候相当重要,刚刚煮熟见好。
三、刀工要绝
当然,裹脚肉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这儿。片肉,刀工是大坝裹脚肉一绝,将大坝著名的“井氏菜刀”(“井氏菜刀”特色:锋刃快、刀轻重适宜,刀把合手,不生锈)细长的白刀从猪皮进刀,够后顺着长块的白肉片出,而片出的白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公分,宽15至20公分,厚仅1至2毫米,需要厨师多年娴熟的过硬功夫,切出的肉片才会剔亮透明,薄如蝉翼。一般说来,我们大坝人自己吃的时候,肉有多长,就片多长。只有在有外地客人来时,才会下裁短些,以示文雅,片成约20厘米左右长的的白肉,依序入盘。
大坝人把片肉水平看成是一个厨师“刀功”的最重要的检测标准。现大坝著名的“叶山餐馆”,是“大坝裹脚肉”首屈一指的最好厨师,在2018年的“大坝高装文化节”的厨艺比赛,他片出的“大坝裹脚肉”荣获兴文县第一名,于是便有了“川南第一刀”的美誉,这说明了,他在“大坝裹脚肉”的制作上刀功厉害。
四、蘸水要香
大坝裹脚肉讲究的是蘸水。蘸水里主要佐料是:糊海椒、豆油(就是酱油。大坝人自己自制的酱油最好,它会粑碗)、蒜泥、味精、红原花椒面、姜葱、加以少许白糖和醋。蘸水必须达到色鲜、味美、浓香,特别要突出蒜香、味鲜的效果。蘸上调料后,入口顿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回味无穷,食后令人叫绝,浏涟不忘。
五、吃肉进口要快
吃大坝裹脚肉,是十分讲究吃法的,先要将白肉裹在筷子上了(苗语中,筷子叫“走”,也与脚有点关系吧)。吃的时候,最妙的是一口一块,那才应了大坝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地方特色。
总之,“大坝裹脚肉”在外地游客的心目中是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美食,她是其它地方不可替代的川南传统美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