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三棱柱被遮挡住的另一面,你认为这里写的会是什么呢?
青年:哎呀,别故弄玄虚了!快给我看看!
哲人:好吧。上面写的是什么,请你大声读出来。
……
哲人:来,请你读出来!
青年:“以后怎么做?”
哲人:是的,我们应该谈论的正是这一点“以后怎么做?”。既不需要“可恶的他人”,也不需要“可怜的自己”。无论你再怎么大声倾诉这两点,我都会置若罔闻。
青年:您……您太无情了!
哲人:我并非因为冷漠而置若罔闻,是因为这些事情不值得谈论,所以才置若罔闻。的确,假如我听他倾诉“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然后再随声附和地说些“那一定很痛苦吧”或者“你根本没有错”之类的安慰话,对方也许会得到一时的慰藉,也许会产生一种“接受心理辅导真好”或者“和这个人交谈真好”之类的满足感。
但是,这之后的每一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倘若再次受伤还会想要寻求治疗。最终这不就成了一种依赖了吗?正因为如此,阿德勒心理学要谈论的是“以后怎么做”。
以上内容摘录自《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