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抒写的第十三天。
陪娃上了一天课,楼道里争吵不断,真的很想去到邻居家劝架,居家上网课的日子让父母很抓狂,孩子身心俱疲,每天十几个小时趴在那个小屏幕前,浑身酸疼头疼眼睛疼,孩子天天盼着开学,每天有朋友线上聊天,聊天的,抱怨的,求助的,不知道咋整了,好不容易有时间一起,但和孩子的关系不增反降,最大的问题,不外乎就是玩手机打游戏,不按时写作业拖拖拉拉,屋里乱七八糟,父母看着乌烟瘴气的一点也不顺眼。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有类似问题还比较好处理,中学生的情况是有点棘手的,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有自己的想法和角色定位,和父母逐渐分离,更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与家人一起的活动,因为各方面的变化情绪不稳定,而父母还在用孩子小时候的方式与青春期沟通,尤其是对于唠叨的管控,这是我遇到的青春期孩子反馈最多的,最烦父母唠唠叨叨,希望父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件,需要时间和空间。而父母总是担心害怕未来如果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好工作人生怎么办?有时候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会发生冲突,比如收拾房间,穿衣服,写作业花的时间等,父母都要参与,希望像小时候一样让孩子配合,但这个阶段孩子自主性很强有自己的想法,意识成人化希望自己做主,本来很小的事也会发生冲突,激化矛盾,让亲子关系紧张,其实这些争吵的原因只是父母与孩子的判断标准不同而已,没有对错。当父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就会多一些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主,通过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也会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越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对于青春期孩子父母一定要抓大放小,只要掌握大方向没偏,小细节就放手引导孩子去做,父母能做的就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饮食搭配,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开开心心的,没有思想负担,不陷入消极的自我内耗就非常好了。父母多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当你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就没时间和孩子生气了,教育原本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无法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只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影响孩子,让孩子因有你这样的父母而幸福。
发起沟通的一方一定要为沟通的结果负责,如果是无效的沟通就不要开始,尤其是带着不好的情绪沟通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只会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张,让自己生气。多花时间在关系上,就像我们常说有关系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你对他的关心,你说的话他才爱听,如果你总说为他好那是说教,没有走心,孩子没有体会没有感受,他依然会我行我素。所以我们真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像最近在家三周了,我每天除了打扰收拾,就是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孩子们的身体营养,爸爸去上班,我们娘仨一人一个房间,大家各忙各的,我除了家务时间以外都是伏案读书或写东西,整理课件,孩子们下课休息都会来看我,每天如此,比他们还忙,一天也有十多个小时学习,孩子说,“妈妈,你又不考试天天这么努力的学习,比我们还用功,我们都不好意思浪费时间了”。我说,“学习又不是为了考试,是因为学习让我快乐停不下来,尤其是当我读了很多大家的书,即使是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语言,最终都是大道同源,我大脑里的神经质啪啪啪的再碰撞,那一刻真开心”,越说越兴奋,孩子听完说要抓紧时间学习。言传身教就是这样吧,当你把丰盈自己当成重要的事,就不会总盯着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心里其实很有数,只是我们盯得太多他们不但放弃了主权,而且变得被动,好比是牙膏挤一下动一下,彼此身心俱疲,哪里的快乐可言。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心平气和让彼此舒服才是最好的状态,多存些爱和孩子在孩子的情感账户里,而不是用指责和抱怨来透支情感,母子一场能拥有的陪伴时光就这十多年,就像女儿说上了初中就开始逐渐和家人分离了,早出晚归,只有晚上一个多小时可以见面,要更加珍惜。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没有想象的多,如果说高质量陪伴的时间那就少之又少了,彼此珍惜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其实,我说的并不轻松,因为这十几年我个人经历了各种的学习调整,但改变的仅仅是我个人的心境和看待事情的方式,这些改变与他人无关,其他人只是正常做自己。一念之转天地宽。身边有些家长确实为亲子关系而苦,也想改变但就是做不到,记得有人说,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我们之所以不改变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这种反馈首先来自于自己的觉察,自己的感受,当你感觉舒服了那就是改变的开始,当孩子家人们也觉得很舒服,那就是进步,持续觉察调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毕竟是多年积累的模式,只有我们自己能让自己更舒服,而且持续,这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不依赖于他人,不会因为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影响心情,当内在喜悦了平静了,你就开始做自己了。当你专心做自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你正好看到,也想努力做些事情,祝福你,绽放自己,开心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