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2011年开始接触学习心理学,到今天已经8个年头了。从接触心理学开始,我就对儿童心理特别有兴趣,八年期间有五年的时间同时做儿童阅读的推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孩子,和各式各样的父母。2015年我也有了二宝,当时大宝正读初二,一边享受着拥有二宝的喜悦和满足,一边感受慢慢长大的老大渐渐远离自己,真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 三岁前不在我身边的老大怎么了?
先说说老大的成长历程。我家大儿子小的时候,我正是年轻好胜的年纪,满满的激情想干一番事业,正好奶奶已经退休,年纪不算老又无事可做,理所当然带孩子的事情就交给奶奶全权负责了,我安心上班。老大一岁多就被奶奶带回老家,我和他爹只在周末有空时回家看看,周日再趁孩子午睡赶紧溜走。那时候也不懂心理学,只想走的利落,别让孩子缠住。就这样悄悄的回去,偷偷的溜走,孩子长到了三岁。爷爷奶奶疼孙子,把孩子照顾的很细致周到,一般的感冒发烧也不需要我们知道。孩子跟奶奶比跟我亲,不舒服的时候喜欢找奶奶抱。年轻的我也不在意,乐得轻松。
三岁后老大回来上幼儿园,跟我们住在一起,但仍然离不开奶奶,日常生活还是奶奶打理,接送幼儿园也是奶奶的事。就这样,老大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一切都还不错,孩子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几乎也不用爸妈操心,奶奶呢继续跟着,负责接送上学照顾饮食。
2011年的一件事情,开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个很平常的晚上,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10岁的儿子坐在我的旁边,那一段时间他喜欢坐在我身边,不经意间,儿子把我的手放到他的嘴巴上,开始吸吮,就像小时候吃奶一样。我虽然惊讶,还是不动声色的把手抽了出来,没过一会儿,我的手又被拿了过去,放到他的嘴巴上。一切发生的静悄悄,只有我俩知道。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接触心理学,知道小时候跟父母连接不够的儿童,在6-12岁期间会有一个代偿,儿童会出现退行性行为,如用奶瓶喝水,撒娇,像小宝宝一样粘人等,如果这时候孩子被父母无条件接受,父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三岁之前的爱的缺失也许能够弥补。于是我任凭儿子舔我的手,悄悄的,只有我俩知道。没两天,这样的事情就不再发生了。
这时候我开始认识到,儿子一直以来跟着奶奶,虽然奶奶照顾得很好,但在心理上,儿子的安全感是缺失的,和妈妈的依恋度不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头三年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副作用也一点点的呈现出来。
我在阅读推广期间曾给一个十岁左右男孩子做过一次沙盘。那次沙盘的具体画面我已记不太全,但画面上呈现的荒芜和孩子内心的荒凉,现在想起来仍感觉心痛。那个男孩是我一个小会员的哥哥,他妈妈因为他极度叛逆领他来做咨询。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小时候爸爸妈妈去外地做生意,把他一个人留在爷爷奶奶家,从小由奶奶带大。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但爸爸妈妈又有了一个小妹妹。于是这个男孩处处跟妈妈做对,也只听奶奶的话。
儿童早期与妈妈的连接不够,或者连接断裂,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不够或缺失,孩子缺少自信,后期情绪情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