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图书馆读书
《终身学习:怎样与世界同步进化》读书笔记

《终身学习:怎样与世界同步进化》读书笔记

作者: zl爱思考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2-10-15 17:20 被阅读0次

【基本介绍】

《终身学习:怎样与世界同步进化》,作者罗振宇,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9月出版,11.8万字。

本书是罗振宇日常学习和思考的总结和汇报,由近三十个独立的篇章组成,包括《这一代人的学习》《 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两种人生策略》《博物学精神的回归》《40年黑洞》《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认知升级的四个境界》《认知升级的三个路径》《谈资比名牌包包贵的社会》《富人的思维:概率权》《属于你的王阳明时刻》《你因挣钱而伟大》《查理芒格的智慧》《杜月笙的代价》《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学校的作用》《为什么相信阴谋论》《“不知道”和“全知道”》《批判性思维》《科学的气质》《我们到底该信谁》《警惕绝对真理》《提问比答案更重要》《二元学习法》《怎样成为一个高手》《经济的底层是知识》等。

【撷取摘要】

1.

活了四十多年,现在观察,人间就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是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是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

我四十岁开始创业,其实就为完成一件事,把我的思维方式从第一种,切换到第二种。

2.

象棋,本质上是斗争哲学,拼的是输赢。而围棋,本质上是生存哲学,拼的是死活。

人生、商业和围棋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落子的地方很多,天高地广,到处是机会,到处是生机。但是随着你越长越大,你会发现环境对你的制约越来越强,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不是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空间可以开拓,那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要有一个独有的空间。对围棋来说,就是真眼;对个人来说,就是禀赋和绝活;对商业来说,就是独家优势。

老喻“两眼论”强调的是你获得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能力。相当于“视觉位移”。有了两只眼,就能把感知能力从平面变成了立体。如,新浪=门户+微博,腾讯=QQ+微信。两只眼从来不是并行找到的,而是不断在第一只眼的基础上往前去找。

从钻透一只眼,到经营两只眼,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策略,

3.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实际上只有两个,一个是事实,一个是道理。博物学就是确定事实的,而自然哲学就是研究道理的。

4.

《百岁人生》,60岁可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后面很可能还有黑洞洞的40年。所以我们必须有一种能力,就是不断扔掉存量,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的生活阶段。60岁再去上个大学,65岁甚至70岁再去干一件全新的事,甚至创个业,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常见。

凯文·凯利在《必然》这本书里讲了12个关键词,开篇第一个词就是—形成。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所有的状态都在不断形成中,不断升级,这才是未来的常态。

5.

社会底层办教育,目的是让你够着一个饭碗。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它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

素质教育是在中产阶级的学校里培养工艺品,看重的是独立思考、口语表达、社会交往、组织人群、探索问题的能力。

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它的核心使命不是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被人挑选,他们那个阶层的人是挑选别人的人。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决策能力。让孩子学习怎样欣赏、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

6.

要想认知升级,有三个途径:一是永远保持否定自己的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二是永远不停留在知道,重要的是把知道变成行动。三是永远和比你知道得多的人在一起。

7.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还要贵的社会。今天区分社会地位的是什么呢?是谈资。如,概率上,谈论《经济学人》的那位女士去背名牌包的那位女士的社会地位高。

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一个概念,谈资实际上是凝结在一个人身上的“文化资本”的体现。“文化资本,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极费时间,而且必须由投资者亲力亲为才能获得。”

8.

传统社会,有一个假设: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现在的开放社会,进入更好的网络,才会让你事半功倍。

公众号“孤独大脑”提出了一个“概率权”的概念。珍视概率权,不是让你去赌,而是跳出自己的直觉本能,用概率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每一个选择。

9.

从知到行当中有条沟,叫选择。行是面对最具体的选择的,而选择关头极难。

比如说,一个人心中怀有诗意和远方,对不对?当然对;一个人勤奋工作对不对?当然对。但这就是两句话在脑子里,没有什么用,直到你面对具体的选择,就是星期天,你到底是出去旅游,还是在公司主动加班?这个选择做出来,才证明你的知到底是什么样,平时你自己都不清楚。

10.

查理·芒格讲:“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成长有两条路。一个是向外追求,适应别人的需求;一个是向内建设,只关注自己价值的增长。查理·芒格说的就是后一条道路。

11.

学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了外界的约束和强制。至少到目前为止,学校的这种功能,还没有成熟的替代品。

“古典式”学校还将长期存在,它能帮助人们克服人性中的好逸恶劳,这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2.

对事业成功来说,坚持比能力更重要。天才式的人物,其实很少,但很多资质平凡的人,也一样能取得成功。他们靠的就是坚持,能力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能力往往是坚持的结果。

难以坚持,怎么办?解决办法就是,主动加入一个好的约束环境,让他律代替自律。比如说读一所好学校、加入一家好公司、住在一个好社区,那才是更高效率提升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13.

当面对未知情境,充满不安全感时,我们就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对陌生情境进行解释,把它纳入可控的范围之内。请注意,这不是真正的控制,只是“控制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我们面对信息缺失的不安。

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摸索出了三个方法来应对,就是轻信、控制感和一致性。

在老祖宗那里,谁轻信、谁追求控制感和一致性,谁就有生存优势;在我们这儿,谁有怀疑精神、谁能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谁才有生存优势。

不轻信的具体办法:看信息源头、看传播者的情感浓度、交叉认证。

14.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1. 会定义、分析概念;2. 会分析论证的结构;3. 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4. 能避免逻辑谬误;5. 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6. 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7. 要求高一点—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

三点提醒:1-原理不重要,更多角度的知识才重要。这就相当于语法和单词量的关系,想学好一门语言,缺一不可。2-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3-批判性思维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15.

科学不是一系列正确的结论,或者说真理,科学是人类无限逼近世界真相的一套思维方法,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知识成长的最靠谱的路径,仅此而已。

科学也有气质。万维钢说主要是两点:科学的傲慢和冷漠、科学的封闭性。“科学是一个非常闭塞和排外的系统,你要不对接到我认可的这个支脉上,你什么都不是”。

16.

贝叶斯定理就是新出现的事件对于原来你估计的概率的影响,然后随时调整你的结果,贝叶斯定理就是计算这个结果的。

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观点应该随着新近出现的事实而发生改变。具体有效的做法是:每一个新事实出现之后,就调整一下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17.

提问比答案更重要。最好的问题不是能让我们得到答案的问题,因为答案随处可见,答案正变得越来越廉价。

什么是好问题?“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100万种好答案”。

18.

严伯钧说,快速建立对一个新领域的感觉,那办法就是“二元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找到两位这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而且是针锋相对的代表人物,然后吃透他们。如,在「得到」App专栏里,看到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就该去找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作为一个初学的外行,了解一个领域的两座对立的高峰,就是最好的入学门径。

19.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高手?刻意练习。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有针对性地重复练习,这就是练习的本质。练习的基础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不是初级入门,而是套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就是学别人成形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训练,这样精度更高。

学习的过程就是把新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结构缝在一起。高手的特点就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已经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它是一个群,能够迅速同时激活。所以高手眼里的世界和你不是一回事。

20.

很多见解,我把它分成两类。一类叫评论性的见解,就是你都对,我也拿你没办法,但是你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解决问题的。还有一类见解,我称之为工程学的见解,就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能不能够拆解为具体的行为,一张一张的图纸,一颗一颗的钉子,我钉上去,能够把这个工程建造出来。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身心,立身处世有用的见解。

21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就是你回到这件事情的根本,它作为一个航标灯永远在那儿亮着,所有参与这个协作的人都记住,我们是奔着这个去的。从那个原点开始,一直到今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冗余和bug,我们就有机会把它修复。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写在最后】

罗振宇在序《读书就是跨时空社交》中写道,“读书,是一种奇妙的社交,把我们的社交圈扩展至所有时空。读书,是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而实际上,他讲的另一句话更让我触动,“一部媒体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因为不能扎堆见面聊天,而想出各种权宜之计的历史,所以,一切内容,本质上都是社交,只不过会受到不同时代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变形。”

感谢罗振宇,在他创业的最初,在他“贩卖焦虑”“知识付费”的那几年,我从他那认识了很多人、长了不少眼界和见识,大量新的观念(至少对我来说是新的)不断涌现,耳目一新、闻所未闻,对我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我走出了国门,每年以自由行的方式走了1-2个国家,也是最初的那几年,在国外的一些经历和见闻,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时常暗自感叹,“啊?!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原来还有这样的活法,原来还可以这样看世界”。

《终身学习:怎样与世界同步进化》这本书的很多篇章内容,在“罗辑思维”中,“罗胖60秒”、“时间的朋友”年度演讲中,都读过、听过,有的甚至已经内化、长到了自己的知识树上。这本书出版已五年多,但我还是前几天在不经意中才看到,当下就冒出一句话,“原来罗胖还出了这么一本书”。

很认真地翻阅下来,还是有所启发的。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时点,感受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学校教育。2019年进入培训条线,很快疫情突如其来,线上课堂在加速,但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此时看到“学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了外界的约束和强制”这句话,顿时茅塞顿开:想要提升线上课堂的有效性,还得在外界的约束和强制上做文章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身学习:怎样与世界同步进化》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ap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