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了知乎周刊《睡个好觉》、鲁迅的《南腔北调集》和汪曾祺散文集。
鲁迅的文集因为缺乏背景知识的支撑,读得一知半解,也不好多谈。
汪曾祺的文集,读到《复仇》一篇。复仇是文学作品中不愿舍弃的一大主题,从金庸的武侠,到国外的《基督山伯爵》,好像全人类对于复仇都有着一种执念。
此文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来,当你复仇时,很容易模糊了自己,失了自己的独立性,终身被复仇捆绑,一日不报,仿佛一日不成人。
文中那个复仇的主角,连自己的名字都和仇人相同,这到底谁是谁,好像已经分不清了。偏偏,你对仇人的认知,只有那么一个和你一样的名字,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偏偏,你为父报仇,却脑海中,根本不曾有父亲的印象。
有趣的是,当你发现,那个偶遇的善待你的人,居然就是你苦苦寻找的仇人,该是一种怎样的复杂情绪。你认出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手臂上刻着你父亲的名字,那么,究竟谁是谁的仇人?
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何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即使我一生找不到你,我这一生是找你的了!”他为自己这一句的声音掉了泪,为他的悲哀而悲哀了。
这大概是陷在仇恨中的人的悲哀。
文章的结尾处,汪曾祺让他放下武器,转而凿山,和老和尚——也就是仇人一起。
文章的最后,汪曾祺说:有一天,两副錾子同时凿在虚空里。第一线由另一面射进来的光。
或许,那道光,就是救赎,是新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