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以后教你们英语课~~”
这是我上初中第一次见到李老师,他站在讲台上,脸上始终挂着笑,露出一排整齐又洁白的小牙,他的头发卷的特别厉害,好像是他一身的才华被委屈了。
除了寒暑假,李老师每天早晚都要带着录音机来教师放磁带给我们听(李老师住在学校里的教职工宿舍),领着我们反复朗读字母,单词,课文,;每次上课都要听写单词,并要求我们把课文整篇的背诵过。
只要是带对话的课文,李老师必定要我们上台表演,角色扮演,韩梅梅李雷经常轮着来扮演,而且为了让我们表演的更投入,印象很深刻,他会把道具准备好,比如课文的主题是月饼,他就真的拿来一个月饼,我们几乎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我最早听到的流行歌就是李老师课间放的一首罗大佑的《童年》“隔壁的女孩什么时候才能经过我的窗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每次课上李老师都会写至少满满的两黑板英语,擦了写写了擦,而且他写的英文字体很好看,教我们也是严格要求,初一下半年,我的英语作业就成了全班的范本,经常传着全班欣赏一,得益于李老师的严格要求。
有一年冬天,我穿了妈妈刚买的衣服,是那种黑色的发亮的衣服,像皮衣但不是,我驼着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李老师看了看我,用手把我的背摆直了,我心里暖暖的,他的微笑更是家长呵护孩子般的感觉。
经过他双倍甚至三倍的付出,我们的成绩在全校老是第一,三年时间里没有例外过,班里最差的学生也能考50分以上,不及格的也就三两个,其他班里考试二十多分的一大堆。
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全校前三名也被我们班包揽了,她成了学校的宝,还经常去县里参加比赛,是的,我们班的成绩在全县前20名,不记得全县有多少班了,少说也有200个班吧。
转眼就毕业了,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在我们脑海里,班里的同学都不舍得李老师,他标志性的笑,还有口头禅“是不是啊”,大家都特别感激他。
毕业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有的辍学了,有的上了一中(全县最好的),有的上了二中其次,有的上了三中(最差,一年后和二中合并了)。
甲同学考上了二中,乙同学考上了三中,而且他们是同一个村的,甲同学寒暑假回家偶尔去看李老师,李老师自然是欢迎啊,各种问候,还留他吃饭。
乙同学没去过,因为考了三中觉得给老师丢脸了,恰巧有一次,乙同学回家到了镇上,发现自行车没气了,于是去找李老师借气管子(打气筒),他来到李老师宿舍,门开着,他喊到:李老师,我是乙**,在家吗,里面没动静。他又向门口走了一步,发现李老师就在里面坐着,乙同学就敲门进去了,李老师头也没抬说什么事~
最后乙同学给车胎打上气了,但心里的胎却炸了,从此他再也不提李老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