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所谓教育,是要点燃一把火而非灌满一桶水(一)

[原创]所谓教育,是要点燃一把火而非灌满一桶水(一)

作者: 颜玉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6:57 被阅读0次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12月9日,周三,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92天。


    很有可能,这个寒假,我们几个妈妈会带领孩子们去东北的哈尔滨玩雪。

    雅贝贝一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兴奋不已:她高兴地跳起舞来。晚上十一点了,还没办法入睡。

    第二天放学接到她,她眉飞色舞告诉我,今天在学校里,只要有时间,他们几个孩子就会凑在一起憧憬着去那个冰雪世界欢快滑雪的激动场景。然后,她说:妈妈,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这一段时间该做哈尔滨纸上旅行的准备了。

    我连忙称赞地点头:如果孩子有自愿学习的念头,那当然是好事。

    回到家,因为家里有朋友帮忙在装客厅的空调,我在旁边做点辅助工作。孩子就忙不迭去地理书书柜里找书了。

    这时候,我听到了孩子的呼喊声:妈妈,哈尔滨是在哪个省啊?

    按照惯例,我是不会提供答案的:雅,你想一想,可以怎么样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然后,我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我记得家里有一本这样的大书的。

    于是,她又问我:妈妈,哈尔滨是不是在辽宁省啊?

    我还是耐心启发:如果你有问题了,你该向谁请教呢?

    娃儿大笑:向妈妈请教啊。

    我知道孩子是在开玩笑。从小到大,她都明白这个道理:有问题了,要向书博士请教。这是犹太人的教子法则,也是我跟孩子们经常说的话。

    说完这话,我就继续忙我的了。可是,似乎没有了下文。等我第二天早上起来,只看到旁边有一本书:《美丽辽宁》。

    很显然,孩子在这本书上没有找到哈尔滨,她就放弃了寻找。

    看着这本书,我心里有些难过。

    第三天清晨,孩子刚醒过来,我在她耳边轻言细语:雅,你找到哈尔滨了吗?

    娃儿低声:妈妈,没找到。

    我:你在《美丽辽宁》那没找到哈尔滨,就放弃了,然后这一两天都没有继续去找了吗?

    娃儿:是的。

    我:雅,你的好奇小虫虫爬到哪里去了呀?

    娃儿不言不语。

    剩下我,深深叹息,也深深思虑。

    这么多年来,作为教育者,我读了数不清的教育类书籍,深深懂得,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开拓孩子的思维。同时,永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把孩子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下图是家中部分教育类书籍,类似书籍有几百本)。

    而今,才十一岁的孩子,已经这样丧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怎不令我忧虑呢?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是习惯于接受学校、父母、老师等权威人士的安排,那么,她的学习时间最多只有18年。也就是从出生到高中毕业这个时间段,是基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个时候,学什么、学多少,都是可以由学校和家长统一安排的。然而,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假设一个孩子一辈子能够活到90岁甚至100岁,那么,剩下的没有家长甚至老师安排的四年、七年、甚至10年大学、研究生、博士阶段呢?最需要运用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力和学习力的漫长可能长达40、50年的职业生涯阶段呢?

    那时候,没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当然,他们或许能够完成学业。但,可能也仅仅于此。

    我又想起最近我带的十多个上亲子历史课的孩子,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

    他们中有些孩子,可能现在成绩平平,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每次他们提出问题、我建议大家去书柜上查资料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冲到书柜前,认认真真一本一本书的查资料,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如果有任何疑惑,包括可能无从下手,甚至找不到地方,他们就会缠着我不停的问。

    而有一部分孩子,目前在班上属于成绩数一数二的,他们在上我的亲子历史课的时候,也能够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真正能够用他们灵活的思维和相对而言比较广博的知识面解答出其他孩子解答不了的问题。但是,一旦要他们去主动的查资料,他们就会摇头,或者偷懒装样子。这时候我就知道,这些孩子现在还只是小学五六年级,他们原来的知识底蕴都是在父母的安排和控制下打下的,他们习惯于被迫学习。而基本不习惯自主安排。这样的孩子,跟前一种比起来,他的后续的学习力将会差很多。如果不加改变,孩子或许可以考一个好大学,但是,在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以后,他依然是走不远飞不高的。即使考上了一个好大学,可能依然最终沦为平庸成绩平平的人。

    因为,很可能,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压力和要求,他们毕业以后,就终身不再去读一本有深度的书,他们跟绝大多数人一样,一辈子做一份工作,永远不会去思考怎样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是,即使从名牌大学毕业,却在毕业以后,成为平庸之辈。

    甚至,也很可能,就跟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会每天无聊到爆,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会被空心病缠绕,甚至会被抑郁、焦虑和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疾病困扰。

    而这,当然不是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希望看到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给孩子的心中灌满一桶水,而是在孩子心中点燃一把火。

    作为一个热情似火,致力于想要为中国教育做一点事情的教育者,上我的亲子历史课的孩子们,不仅是我的教育观察、理念实践的对象,他们更是作为我教育研究的对象。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发现问题,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问题就是契机,问题就是窗口,问题就是召唤。

    抱怨和指责永远不是教育者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困难而不是和困难一起去打到孩子才是。

    于是,我开始找出来家中原本就有的相关的关于内驱力、想象力等方面的书籍,并且又在网上买回来很多关于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的跟脑科学、神经科学相关的书。因为,我希望我的研究不是空对空的,而是有切实的科学基础的。

    同时,我开始把我自己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当然,我并不是什么成功者。相反,40多岁的我了,无限惭愧地说,依然一无所成。然,我现在最大的特点在于,即便是作为一个中年油腻女,我对生活和工作依然是充满了无尽的热情、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这跟我的绝大多数同龄人似乎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的。

    我仔细地去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史。觉得对于亲子历史课上那部分求知欲不旺盛,好奇心不强烈,内驱力很不足的孩子,似乎有了改变他们这种状况的信心。

    我,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家庭,往上算起,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母亲只读完小学一年级,父亲大概初中毕业。家中兄弟姐妹5个。

    因为家里穷,到快8岁那一年才上小学。在此之前,每天上山爬树,下田摸鱼,泥地里打滚。不知学习为何物。上学以后,跟那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怎么读、读什么、读多少?父母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管。一切全靠自己。甚至考试考了多少分,都不在父母的关心范围之内。除非我主动告诉他们。

    但,小学五六年级时,我似乎很幸运的遇上了一对特别负责任的教育者,他们是夫妻搭档。这样,小学毕业时,我跟班上十多个情况差不多类似的孩子一起考到了县城的中学。

    到了县城上学,父母还是几乎从来不关心我的成绩。但由于老师的管教和同学之间的竞争,我的学习特别刻苦。这样,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一个大专院校。那时候的大学是包分配工作的。所以,三年大学,我固然自己阅读了一些文学书,但我实在想不起来,那时的自己究竟有多刻苦。也就是考试及格成绩平平吧。

    其实整个大专三年,我都是怀有一定要考研究生的理想的。然而,理想归理想,我付出的行动并不够。三年的英语学习,连四级都没过。

    大学毕业,分配回了家乡的中学教书。这时候,读书是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了。在家乡教书三年,跟那里几乎所有的老师一样,在我的记忆中,我是没有读过几本书的。所幸的是,读研的理想一直在。所以,在工作了三年之后,我费尽心力,终于弄到了一个可以带着工资来长沙上学进修的机会。

    又背上书包了,那时特别兴奋。我们那一代人,没有从小被父母逼迫读书的痛苦经历,从骨子里,我是热爱书本的。

    所以,在长沙读本科的这两年,尽管没有外界的任何压力,跟我们班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是相当努力的。因为,有考研的想法在激励着我。那时,一年时间,在没有过四级的情况下,我直接就考过了英语六级。当然,这两年,我读的几乎全都是教材。

    本科毕业,顺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读的,是自己选定的最喜欢的专业。这三年,进校时信誓旦旦,一定要好好读书。尤其是,我很崇敬的一个老师,在我们研究生开学的第1次课上,就给我们下发了一个本专业的必读书单。那上面大概有一俩百本大部头本专业著作。拿到这个书单,我跟自己说,这三年一定要把这些书全部读完。但结果是,三年下来,忙于生计,忙于恋爱,忙于交友,忙于找工作……那个书单上的书虽有涉猎,但根本就没有读完几本。

    终于研究生毕业了。一波三折之下,我还是来到了自己心仪的单位,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从06年研究生毕业到孩子降生,这几年又是我几乎不读书的时段(当然,肯定不会是完全不读。但跟现在这种每天读书码字的学习比,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每当午夜梦回,想起这些虚度的时光,我就痛悔不已。那时的我忙于什么呢?忙于美容,忙于新衣服,忙于逛街,忙于闲聊,忙于应酬,忙于电视,忙于手机,忙于吃喝……其实就是,这个时候的我,对于世界其实是没有任何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而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大概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活的天地狭窄,没有格局,关注点几乎都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然,过去的时光终究是这样如流水般飞逝,消失在时光的深处,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真正爱上读书且无所不读是在大约十年前。那时,孩子来到了我的身边。而我似乎发现,自己读了20多年的书,竟然对于育儿似乎一无所知。

    于是,开始跑学校图书馆,三天两头的跑,带着幼小的娃儿跑。到后来,觉得图书馆的书根本就不够用,开始自己买书来读。

    而从那以后,一切都改变了。我的关注点几乎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变成了逛书店。最主要的是,我觉得自己那无限的对未知的世界的好奇心又回来了,求机欲开始爆棚。正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力下,我开始搬回一箱又一箱的书,把我简陋的家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庭图书馆。

    具体而言,这些书都是怎么来的呢?途径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我读到一本书,这本书里讲到的观点特别让我大开眼界,同时这本书里面又提到了另外的一些相关的作者的观点,我就会把这个作者和他提到的作者的书去网上搜索个遍,然后,不计代价、迫不及待买回来一品为快。这是途径一。

    途径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在带学生、带孩子以及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觉得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比如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升,都会去买一堆相关的书回来。比如,发现学生抗压能力差,就会去网上把怎么样提高人的抗压能力的书买回来,然后再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进行运用。比如,做咨询的时候,发现来访者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就会去网上把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书买回来。还比如,我们要去四川、哈尔滨、甘肃、青岛等地旅游或者,我们有环球旅游规划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把有关这些地方的地理历史书都买回来。再比如,要带领雅贝贝学英语了,我就会去网上几乎把所有英语启蒙的书全部买回来,认真研读以后,再加以综合、建构、总结、提炼,然后在生活中运用,从而才能够帮助让九岁才在零基础上英语启蒙的雅贝贝,用八个月时间读到了简单的原著。甚至,有段时间我觉得家里特别乱,严重影响我看书的心情,我就去网上把关于怎么样整理家里的书买回来。

    途径三,是讲座和讲课的需要。比如要讲亲子沟通,要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要讲阅读和阅读疗法等,自然就会去网上把一堆相关的书期待一网打尽。比如要给孩子们

    就是这样,家中的书才日渐增多,以至于把生活空间都挤用了。但其实,每一本书来到我的家里都是有源头的,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不是要装门面或者作为我炫耀的资本来到我的家里,而是,他们都是我对于未知的世界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体现和明证。

    所以,书架年年增加,书架年年不够。但,也证明,一旦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人前行的内驱力来了,那真是,连洪水都挡不住,那就是自带动力、不需要外力推动的永动机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好的,是值得效仿的。毕竟,就算读了十年书,我也还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而已。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经常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幸福时时洋溢在心头。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能有永远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内驱力,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终身学习者。而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毕竟,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幸福的人,是我们养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平凡,平淡,但还是有一丝丝值得探究的地方。毕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火种离开过我那么多年、几乎熄灭以后,它们竟然又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体里,而且,越燃越旺。

    原因何在?

    我想,这至少证明,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内驱力等这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东西,都不是天生的。或许,就算我们天生的骨子里有,但是如果万一我们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丢了他们,我们也不要叹息,因为,它们是可以再找回来的。

    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如果是这样,事情就没那么可怕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老师和家长一起,哪怕是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我们依然大有可为,依然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问力,内驱力,想象力找回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带动力的永动机。

    果真如此的话,是不是解决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最困惑最艰难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中国家长,已经焦虑到了极致,作为父母尤其是妈妈,最重要的任务似乎就是鸡娃。如果孩子可以自己鸡自己,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可以有空喝喝茶,聊聊天,逛逛街,旅旅游,读自己的书……生活也就可以重新气定神闲、活色生香、多彩多姿、风生水起了。而不是,每天盯着孩子,周末全天候围着孩子转,做免费的司机和保姆,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带孩子上培训班的路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己气得要跳楼。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觉得天地崩塌,生活的希望都没有了……

    好,观念解决了,下面就是实践和行动了。下一篇,我将从最近研读过的相关的书和我自己上亲子历史课的实践中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找出可行的办法来!

    敬请期待!

    [顺便说一下:颜玉亲子历史课和英语课如火如荼进行中,现场课和网络课堂同步进行,欢迎报名2020寒假班。报名加作者颜玉微信:yayabaobao5202010。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可以培养孩子的三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情感性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哲学课。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们以历史为最好的素材和载体,将会探讨儿童哲学的三个领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涉16个问题群,56个价值概念。

    培养用哲学理念武装起来的孩子,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会穿插在亲子历史课里面。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心理学课。

    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将用我十二年心理咨询经验,用共情,同理等基本概念,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等各种方法,为培养出心理健康,具有高情商,高爱力,培养出孩子比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让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经历,释放强烈的情绪,提升自我意识和认识,改变无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明白改变意味着什么,为改变的后果负责,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树立成长型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治愈课,可以治愈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你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我们的英语课,奠基在我研究过的三十多本英语启蒙的书上,奠基在雅贝贝用我总结出的这些方法零基础八个月读到了英语原著上,把雅贝贝的方法原路复制,希望孩子英语成绩飞跃性进步的,能把英语当成交流工具的,你就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所谓教育,是要点燃一把火而非灌满一桶水(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dr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