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城、有市。
与城市对应的是农村。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直到考了大学后,慢慢与农村渐行渐远,我知道我回不去了,我的孩子也回不去了。再说,我现在回到农村,又能咋样?对于那些一直在城里的人来说,农村就是无关情感、无有牵挂的虚空。
只是,自古以来,我们活着、延续着,都靠脚下的土地,都靠粒粒皆辛苦的耕耘,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地,让人总觉得好像失去依靠一样。就像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谁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呢!
算是杞人忧天吧!
也许人类未来的模式,就是城镇化,就是农村越来越少,土地国营化,大规模种植,每个人都嵌入社会分工的每一个环节中,没有人能超然物外。
也许人都渴望,自由,有时候我们对生活很烦、对城市很烦,我们想逃离,想过田园生活,想到人少的地方去。
只是我们发现,我们走多远,心多烦,我们还是要回到城里。我们发现自己更喜欢城里,虽然向往远方,向往自由,可是我们更要眼前的生活。
其实小时候能到城里,成为城里人,是许多人的追求和梦想,是人生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我那时候上学,大人常教导的就是跳出农门,要脱离农村,到城里生活,成为城里人。那时候城里就是农村人的天堂。多年前还经常有乡巴佬,城里人贬低、鄙视农村人的口头禅。乡巴佬代表低下、贫贱,就是被人瞧不起的阶层。
其实阶层这个词何曾消失,任何时候都会在吧!
我就是靠着上学,一步步、一点点靠近城里,最终成为城里人。小学初中在村里上,高中到镇子上,考学去县城中学考,县城是上大学前去过最大的城了。
那个时候就想飞得远远的,一下子飞到天涯海角,要到外面看看,到外省看看。于是报了个靠近大海的地方,一下子从西北跑到了祖国的最东面了。
我们那个时候上大学要转户口,而且是必须的,转户口意味着我吃上国家的补贴了,成为半个城里人了。那时候,上大学国家是给发生活补助的,直接补助成饭票了。
时光飞转,一转眼,我都工作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的变化是何其大、何其不可想象呀!先是去了农业税,缴了几千年的皇粮取消了。再后来,上大学不用转户口了,由你自己定。不知道何时,乡巴佬这个词也消失得无影了。
再后来,考大学似乎不那么难了,成为城里人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现在你只要愿意转户口,许多城市张开怀抱欢迎你。
再后来,我们发现城里越来越好,农村毕竟要萧瑟下去。而且我们会越来越爱上一座城。尽管城市越大,似乎病越多,但我们一边抱怨着,一边又无法抽离。
现在的城,没有城门,每一座城都敞开了怀抱,只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融入这个城,真正属于这个城,或者这个城与你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城市越大,似乎我们的城市病越多,似乎每个人都想逃离,可是谁也逃不离。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可是你看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又有多少,来了又去,去了又回。尽管不易,可是还得奋斗下去,毕竟城里可以安托灵魂,可以慰藉心魂。
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他乡,其实我们已经没有了故乡和他乡,一座座城就是我们的他乡,也是我们的归宿。
每个人都要守在一个地方,或远、或近,无论守在哪里,都是别样的风光,无论贵贱,只论曾经来过。
热闹有热闹的疲惫,孤寂有孤寂的热烈。每一座城现在的繁华,将是历史上璀璨的绽放。
越来越多的人进了城,农村在慢慢的收缩,不知道以后的以后,不知道以后那么多的人飘在城里了,如何如何,何处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