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末考试,萌的成绩进步很大,着实惊喜。
开学两个多月了,我们班转来一位小男孩,白白胖胖的,很可爱。他的名字更是可爱——萌。
我领着他和他父母走进我们班级。短短的路上,他的父母告诉我,这孩子写字不好看,成绩也不好。萌却很不服气地说:“我的语文能考七十多分呢!”我的心里一沉,凉了。
安排好后,我想看看他的语文课本。他从小书包里掏啊掏,掏出一本皱巴巴的语文书,翻开课本,里面的笔记顿时让我呆住了,那是字吗?非常潦草,书写模糊,必须要仔细辨认才能看出写的是什么。
我突然就觉得任务很艰巨。
我和同学们首先对他的加入表示欢迎,让他感受到新班级的热情,让他不排斥、不抵触新生活。
其实新环境更能让他产生新动力,拥有新目标。我所做的除了让他感受到大家的关怀和热情,还应该让他明确新规定,从一开始就明白老师对班级所有同学的要求。
我轻轻抚着他的头,平静而坚定地对他说:“萌,从今天起我们要做更好的自己呀。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我的话你肯定能做到,对吗?”萌望着我,点点头。
其实我对他的要求就一个:写字慢一点,认真一点。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没想到萌来得比我更早。他见我来了,赶忙在书包里掏出作业,怯怯地拿给我。一看就是用心了。书写比昨天进步很多。我立即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坚持下去。
萌上课表现得很积极,作业也是很认真。可是没过几天,又原形毕露。上课调皮,作业应付,错误很多,我批评了他。
放学后我给他妈妈打电话,他妈妈的语气很是复杂。萌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非常懒散。在学校里经常因为打架而叫家长,作业不写,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很差,萌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里,老师对他不管不问。父母也说他,可是不起作用,有时候气极了就揍他一顿,然而仍收效甚微。他妈妈觉得这些年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他,如果再不放在身边,那么他可能就真的毁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劝萌的妈妈,既然说他打他都没有用,说明方法不对,咱们换个角度,表扬他鼓励他,也许效果会更好。
放下电话,我也反思自己的做法,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学生们的表现太急于求成了。表现得好,就高兴,表现得不好,就生气。
可是我知道,我的语言,我的表情,对学生们来说就像一把刻刀。刻下的印记,可能是深深的疤痕,也可能是优美的画卷。
一年级,学习才刚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萌这个孩子在原来的环境里有点破罐子破摔,到了新环境,他很想表现好,所以前几日卯足了劲回答问题、认真书写。可是积习难改,已经形成的毛病并不是夸两句,表扬一下就能改好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自己的错误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会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并在行动上出现一定的转变。但是,教育者必须清醒地看到这只是开始。在整个转变阶段,必然会出现多次反复,最终才能转变成一个新人。
我意识到萌的反复表现是正常的,反倒是我过于着急了。
为了让萌放下戒备、恐惧的心理,我和萌的妈妈约定,真诚地关怀他,爱护他,耐心地说服教育他,对他偶尔表现出来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我相信萌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改掉旧毛病。
我给萌三张免作业卡。我告诉他,如果哪天不想写作业了,就把免作业卡夹到作业里,我就知道了。
直到期末考试,萌一次也没有使用过免作业卡。
我的期望在萌的身上慢慢产生效果。这次期末考试,萌的语文和数学都考了九十多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