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经济学的课程都是听下来了,感觉没深刻理解什么,倒是有一个词语刻进了心里,叫做成本。成本的理解很深奥,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为了做这件事情,没有去做事情的价值叫做成本,就是机会成本。就像借钱是要收利息的,这个利息就是这些钱的价格,到时候收回来的本金是本金,利息就是这段时间里这些本金的流动性价格。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把钱借给别人,我就不能用这些钱来作别的事情了,那就为了这个假设的成本而付出的东西,就叫利息。
每个人也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想当然,能力高的人机会成本就高,能力低的,如我,机会成本就低,时间和精力只有一份,从事了一件事情自然就不能从事其他。收购里好像分两种,一种是我买了想让你干什么事情的,比如苹果收购Beats,那就是整合资源。另一种是我买你是不想让你干什么的,比如Facebook收购WhatsApp,别把我搞死了,趁现在我有钱你还不大,赶紧下手。这就是个机会,让他干不了。
一般会被两种东西,或者两种关系绑架,一种是还没有实现的追求和自我的认知,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想作程序员,以为自己知道几个概念就够了,其实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都是两个人,一有既定的范围,眼界就窄了,对自己也就钉死了。还有就是被已有的绑架,现在拥有的失去的话,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敏感的,说道机会成本,一份工作,一套房子,一个恋人,都是某方面的既有绑架,当然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那是自己奋斗得来的,里所应当。语言和角度真实很神奇,勇于打破陈规陋习也可以解释为不安分不老实,朝三暮四也可以美化为对生活有追求,贪得无厌也可以说成有上进心,如果在生命中不想清楚生命的一定目的以及规范达到目的的手段范围,那整个过程就很容易走向异化。
如果说人是一直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断的摇摆,那中间的那条线还真的是不太好琢磨。奉行出世,该放弃放弃的想法,难免有种逃避的感觉,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做不到,阿怎么证明,当然真正淡漠的人才不在乎别人议论什么。太过入世,难免陷入大家共同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悲天悯人过了头之后脑子一热好心办坏事那是最可怕的,不怕坏人办坏事,就怕好人站在至高点,砸了还振振有词为了谁谁谁。
被绝对绑定的就是寿命,决定了了太多东西,一个个体和另一个是无法完全共享的,就像武侠片儿里,师父传文件似的把武功过渡到徒弟身上,这种事情不大可能。那就是一个成长的问题。总要个点时间成熟吧,恋爱结婚养育下一代吧,杂七杂八也就结束一生完成了繁衍的使命,最根本的传承还是语言文字的发明带来的,优秀的成果得以保存,下一个突破应该来自更加容易的交流和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