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作者: 无心随墨 | 来源:发表于2024-07-13 17:30 被阅读0次

天宝九年(750年),李白来到庐江(今合肥庐江县),与当地的郡守吴王李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庐江郡守的府邸中,他们共赴盛宴,同酌美酒,观赏歌姬表演,主宾之间欢悦异常。这段时间里,李白创作了数首诗歌。有一次他还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创作了这首《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技桂,还来雁沼前。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首联以问句形式,高度评价杜秀芝的才情与风度,用“翩翩”形容其举止文雅、才思敏捷。随后,李白借用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贤哉,回也!”,通过吴王的认可,间接表达了对杜秀才道德与智慧并重的肯定,既表达了李白对杜秀芝的肯定,也透露出杜秀才在当时社会中的良好声誉。

颈联“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描绘了杜秀才离开庐江,前往京城参加科举的情景。庐江是杜秀才的故乡或任职之地,即他们所在之地;京兆,即当时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文化、政治的中心。此联表明杜秀才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前往京城的科举之路。李白用“暂别”二字,既表现了离别的短暂,又暗含了对友人即将归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情绪。

颈联“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李白以其卓越的写景技巧,勾画出一幅清冷而又壮美的画面。秋日的山峦与落日相互映衬,秀美的水流在寒烟中若隐若现,这样的景致增添了诗歌的美感,自然之美与人生境遇相融,展现出李白对杜秀才未来命运的美好寄托。

“欲折一技桂,还来雁沼前。”尾联以折桂比喻科举高中,寄托了李白对杜秀才金榜题名的深切期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蟾宫折桂”常用来比喻科举登第,月中桂枝象征荣誉与成功。“还来雁沼前”,雁沼,指雁池,是汉梁孝王官苑中的池名,此代指吴王府宅。这句是对友人归来团聚的温馨设想。这一句既是对杜秀才个人成就的期许,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友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仍能保持初心,回归故土与旧友共聚。

天宝九年李白的庐江之行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篇章,通过这次访问,他不仅加深了与吴王李祗的友谊,还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这首诗并不是李白的著名诗篇,但我们读这首诗,也能感受到它融汇了李白特有的豪迈气概与细腻情感,哀而不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对青年才俊的鼓励与赞美,以及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相关文章

  • 李白入京

    “来童儿上酒,快将家中最好的酒呈上来我要饮个痛快”这时,妻子走上前来说道:“发生了什么?今天如此高兴莫非是……...

  • 李白入京

    过去日报天宝元年电 唐玄宗李隆基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对其十分仰慕,近日召见诗仙李白入京。李白正准备近日...

  • 李白入京

    公园742年 李白一个人在家外的小路上散步,只见一人骑马向他急驰而来,在李白面前停下,问到:“请问您是李先生...

  • 李白入京

    公元742年,正值秋天,一个下午,李白在酒馆里喝着小酒,远远看见一个小黑点由远及近,马蹄声逐渐变大,原来马...

  • 李白入京

    李白离开蜀地后,隐居安陆,他在这里逍遥自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那一天,李白刚外出归来,准备歇一会儿,突然,仆人带来...

  • 满腹经纶何所有,一半牢骚一半酒

    最近读到李白写的《南陵别儿童入京》,颇有感触。 原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 ...

  • 倾杯令

    引领 柳翠花红,春风拂面,赴锦绣江南聚。 厅内高端华府,金碧辉煌楼宇。 生辰杜总杯同举,祝今朝,年年欢度。 司携率...

  • 家乡通航

    檐空喜见过飞航,千里奔驰赴故乡。 年福有人能照面,心痴更觅幼时堂。 延伸阅读: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

  • 诗歌分享49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

  • 2018-09-01分享输出

    一、痛点法则 例子:脑白金 1.价格高 2.同功能 定位:送礼送健康!一举夺得市场。 例子二:美图秀秀pkPS软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j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