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极品大大们的诗歌合集读书人生旅途
清明节,我们为什么要祭祀先祖?

清明节,我们为什么要祭祀先祖?

作者: 路寻写作创富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20:05 被阅读42次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著名的清明诗,写透了每逢清明时节,在扫墓祭祖的路上,人们凄迷纷乱的心境。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那么,清明节祭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祭祖有什么意义呢?

    清明节祭祖的来源

    根据民间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被介子推用自己大腿肉做的肉汤救了一命。后来介子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下令烧山。被发现时介子推和母亲已经倒在一棵老柳树下。他留下的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到了唐代,唐玄宗规定在寒食节扫墓。《新唐书》记载:“开元敕寒食上墓”,这说明唐代已经由官方规定将寒食节定为扫墓的日期。唐代是我国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

    唐代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相传迄今。

    祭祀的意义是什么?

    “祭祀”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早期人类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史记.礼书》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祭祀鬼神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一种沟通方式,是人在对自然的敬畏中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祭祀祖先则是古人们认为祖先虽死,但灵魂犹在,可以降福祸于子孙,于是他们虔诚地祭祀祖先,以求祖先庇佑。

    古人的天命观可以说是以德配天、以孝祭祖。此后祭祖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春节、清明节也是由这种天命观形成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是同等重要的。

    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意思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在于祭祀与武力。若是武力太弱,难免会被强国并吞;若是忽略祭祀,则国家无以凝聚民心,甚至会因而成为大国征伐的借口。一个国家如果重视祭祀,将使百姓饮水思源,存心仁厚,而不至于为了争夺利益而伤害公义。

    新时代祭祀的方式在变,但祭祀文化的传承不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今天祭祀的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当前提倡人们进行网上祭祀活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祭祀形式变了,但我们对祖先的敬畏和缅怀仍是不变的。

    清明祭祀,除了要准备丰盛洁净的祭品、严格按照程序之外,最重要的是态度要严肃,心要虔诚。《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时候,就好像神真在那里。从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出孔子对于祭神祭祖的态度。

    今天对于祭祀我们也要同样怀着敬畏的心理,即在祭祀前、祭祀中乃至祭祀后都要怀着一颗虔敬之心。要像孔子主张的那样“祭如在”,就像在神明面前省察自己的言行与动机。对于现在拥有的一切,能够心存感恩,那我们自身在祭祀的过程中也会受益良多。

    祭祀是一种文化传承,祭祀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无论是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祭祀文化一直在民间传承,扎根在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这种文化凝聚力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内在原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文化不断,民族必兴!

    如喜欢此文请收藏转发哦,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我们为什么要祭祀先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lt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