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并不是觉得读书没用,而是感觉自己提不起勇气去耐心地读完一整本书,怕自己读一半就读不下去了。但刚和伊小姐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因为受她的影响,我终于鼓起勇气,读了几本自己还算比较感兴趣的书。而就在这有限的几本书中,我读到了一句对我有巨大影响的话:幸福来自高于预期的现实。原来想要获得幸福,只要做好预期管理就好了。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把预期定得太高,而现实又远远低于预期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失落,觉得不如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答应我们要给我们买玩具。小时候我们的心里预期(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会设置地非常高,认为父母第二天(甚至当下)就会去买。可是父母经常过了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有时间去买,而每天晚上等着父母回家,看到他们两手空空,我们就会非常失落,有时甚至还会发脾气。假如父母第二天就去买玩具,我们就不会失落;假如父母当下就去买玩具,这简直是最大的惊喜。
做好自我预期管理似乎并不难,比如我对自己的预期就一直很低。但低预期就等于幸福了么?悲观的人预期可低了,比乐观的人要低不少,他们会比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么?显然并不会。这是因为幸福并不来自于低预期,而是来自比预期高的现实。悲观的人虽然预期很低,但因为害怕无法达成目标而患得患失。由于无法竭尽全力,所以现实很难高于预期。而乐观的人之所以乐观,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尽全力去做,所以现实往往会高于他们的预期。因此悲观的人不比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而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行动力。
所谓的幸福来自高于预期的现实,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然而自我预期管理是最简单的。想要做好他人的预期管理很难,但如果能做好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变得非常靠谱。
举个例子,在工作当中,当你跟老板拍胸脯保证说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时候,老板对你的预期会非常高。假如你最后没有完成任务,老板心里就会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对你的信任。即使期间你可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由于这个结果给人带来的心理落差,会让自己失信于人。假如你跟老板一开始就说有风险但努力完成任务,老板也会提前准备好plan B;假如你最后提前完成了任务,就会给老板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靠谱!
然而,降低别人的预期意味着你要承认自己不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但是工作当中你可能需要和别人竞争,因此你必须得承诺比别人做得好老板才会把任务交给你。要把握好这个度确实很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一般是这么做的:在接项目前,充分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极限;然后,提前告知风险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案(如果有的话)。开始做项目之后,努力工作,在自己承诺的时间之内尽快完成任务。如果有任何意外的风险,尽早和老板汇报,动态调整对方的预期。我对时间的估计一般都比较保守,而工作效率一般又比较高,所以经常可以提前完成任务。既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又不会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天天加班。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两个词:谦卑和努力。不说大话,不对自己(也不让别人对自己)抱有太高的期望;然后说到就要努力做到,这样才有可能做出比预期更高的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