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们上午去fish market吃了生蚝,软壳蟹,以及鱿鱼。下午我们去购物广场喝了咖啡。晚上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之后我们去逛街,买到了超级喜欢的颜色的ysl口红。
在以后的日子,回想起来都是无比幸福的一天。
消费使人快乐。
而当我们在消费时,我们在购买什么?
商品,在整个消费意识中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你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商品的包装橱窗设计,意识形态美学,社会的价值判断,我称其为商品的“灵魂”。
人很难脱离于灵魂独立存在而商品也是一样。
就像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你的爱,那不过是廉价小酒馆的表演秀。没有橱窗内精准角度的镁光灯照耀,没有广告商编织出来的形而上学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意义,没有标牌上的价格和总体收入的百分比,商品只是商品。
你很难想象一件商品是怎样经过一个一个机器的制造,一个一个工人的手,先是变成一只朴素乖巧实用的商品,老实巴交,有点憨厚。接着人们开始赋予他“灵魂”,有的成为“华美”,有的成为“奢靡”,有的成为“天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真这个字开始带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味道,以一种又批判又怜悯的姿态)所以在整个消费意识中,与其讲我们购买了商品,不如讲我们从新华字典上购买了一个又一个的褒义词。标在辞海中的不再是每个词的拼音,而是人民币的价格。“浪漫”需要三千块,“矜贵”需要五千块,而“自由”需要一万块。购买后即能获得称号“浪漫主义”,“矜持贵人”,“自由人生”。
缺少想象力的人需要来这个世界上其他具有想象力的人来制造快感,制造新奇,制造刺激,以便与无聊进行被动抗争。
用从别人身上偷来的人生的闯关秘籍用在了别人设置的陷阱中,得到的是基于人性最基本快感。
这种快感好似饥饿需要饱腹,有欲求需要发泄。
倘若这个世界上有上帝,
那么消费与被消费这一关系中,广告商即上帝。
做广告的人,就是赋予商品以“灵魂”。
就像狗狗渴求主人的陪伴摇起尾巴,我们内心深处渴求消费,开始摇尾巴。
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容易和世界连接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