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月初城中荷塘月色
满庭芳
【月初城中荷塘月色】
风领霞归, 望凭栏处 ,水清招惹星临。佩环妆扮 , 不肯舍分阴。滟滟波光飘渺,琼楼入, 何处呼寻?且休住,刺笛车吼, 听取鹭鸥吟 。
火轮空钓月, 荷香引桂, 不再孤人。玉钩斜, 数三盏舞萤魂。夜未央笙歌伴, 再回首, 蟾隐金身。银宫闭, 莫寻金桂, 弦管厌仙神。
在“风领霞归”的傍晚,望 “凭栏处” ,居然,在城市看到了久违的星星,莫非是“水清招惹星临”?
看莲塘上朵朵玉环般的莲花“佩环妆扮,不肯舍分阴”。其中,分阴指极短的时间。明朝的高明 在《琵琶记·书馆悲逢》中有:“事业要当穷万卷,人生须是惜分阴。”此处特指尽管已黄昏没有几人欣赏,莲花依然争分夺秒地展现自我风采。
或许真的是 “荷香引桂”,那清爽的荷花香把“玉钩斜”的月亮也吸引下来了,月中的嫦娥该“ 不再孤人”了吧? 偶尔掠过的 飞机只能看到像“火轮”一样夜灯,远远地飞在月亮上方,俨然要徒劳地将月亮垂钓上来。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一书中便指出:
人类历史呈现出重复性和一致性规律。这种重复与一致要么是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规律从外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所致,要么是人性本身的心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固有规律使然。
是的,越是在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人类越能随心所欲地颠倒昼夜,一次又一次地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这便导致了“夜未央笙歌伴, 再回首, 蟾隐金身。银宫闭, 莫寻金桂, 弦管厌仙神”的现象。哪怕月亮已经沉沉下去了,人类想怎么样还是可怎么样。
不过,作为人类,还有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层面,那就是对自然的亲近,那种对“且休住,刺笛车吼, 听取鹭鸥吟” 或“数三盏舞萤魂”的渴望。这正是我们经常会因为投身于日常生活中而忘记的一致性。
备注:
1、此词押中华新韵。
2、照片摄自深圳罗湖洪湖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仿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4、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5、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