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和愤怒使人夭亡,紧张和渴求使人早衰。
《塔木德》是犹太人生活中除《希伯来圣经》以外最重要的典籍,它在多数时候也被人叫做犹太教法典。
犹太人的生活受到《圣经》,特别是《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的严格约束。对于《圣经》不能直接给予解答的问题,历代拉比(拉比是犹太律法对于合格教师的称呼)就会按照《圣经》的精神进行处理和裁断。
今日有名的律法集《密什那》(“密什那”意为“通过重复学习或教导”,是犹太教的经典之一。它将犹太教口传传统,口传托拉书面化后集结而成,是犹太教《塔木德》的前半部和条文部分。)(托拉广义上指上帝启示给以色列人的真义,亦指上帝启示人类教导与指引。狭义上指《旧约》的首五卷(犹太人不称旧约),犹太教称为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密什那》在公元2世纪初由犹大亲王开始编纂的。如果是《密什那》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由拉比们进行讨论。拉比们则会将一些判例﹑见解和言行记录在《密什那》上面,最后就形成了《塔木德经》。
《塔木德经》是2000位学者在1000多年的讨论和研究中写成的,他们把这些学者的主要的观点和意见写出来,是大家相对集中的思想的表达,其本身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塔木德》出自圣经的故乡巴勒斯坦,以及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米亚。始于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放逐时期,结束于罗马共和时期。《巴比伦塔木德》于公元500年被编成法典形式。
初期
巴比伦放逐是人类历史重大时期,特别是对以色列来说是这样的。在期间,以色列人发现了自已。不仅重新发现了托拉并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而且影响了新的宗教制度,比如犹太教堂,也就是没有祭司或典礼的教会式礼拜(礼拜指的是根据在安息日表达对上帝的信仰。上帝六天创造天地,并赐福给第七天,将第七天定为安息日)出现了——它是所有宗教史上最深远的精神成就之一。
革马拉
对密西拿(亦即密什那)的注释产生了第二部分也是更多的部分,被称作革马拉,意思是教导,用来解释密西拿的术语和主要内容。寻找阐明的困难之处,协调陈述的差异;参考在密西拿中无名作者的决定。最后,它陈述了关于这些主题在巴勒斯坦或巴比伦学院发生的完整的辩论过程。
巴勒斯坦革马拉
有两种革马拉,一种是在巴比伦学院完成的,另一种是在巴勒斯坦完成的。严格地说,现在后者被称为《耶路撒冷塔木德》是不正确的,因为圣殿被毁(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摧毁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暴政,结果提多将军率军围攻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围墙——哭墙。)之后在耶路撒冷没有学院。
巴比伦塔木德
当我们提到巴比伦革马拉时,我们会想问它是什么时候说的和写的,它的产生地巴比伦,是一个犹太自治区,犹太人在这个地区的时间比在其它地方的时间更长,从公元前586之后到公元1040年——约1626年;从赛勒斯的覆亡到蒙古征服的时期。
塔木德的历史
从摩西五经到密西拿,从密西拿到革马拉,再到塔木德完成时期的到来。6世纪的意见提供者和学院的院长们以及中世纪犹太人社区的精神领袖们增加了一些内容进去。因内容越来越多,所以自然让人想到有必要对塔木德进行简化和解释。最主要的是将按照613条律法对塔木德进行了分类。后来,将解释说明的部分写成篇幅众多的正文。
2018年07月0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