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话数据中台(上)

大话数据中台(上)

作者: leeyesong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18:25 被阅读0次

    数据中台无疑是近几年最火的概念了,在ToB领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2018年末,原先市场上各种关于大数据平台的招标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数据中台项目,建设数据中台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

    那么数据中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建、怎么建?带着这三个灵魂拷问,结合自己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做下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忙。

    一、什么是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定义

    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数据中台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下面是笔者觉得比较准确的定义。

    数据中台是一种让企业数据用起来的机制,是一种企业级的战略选择和组织形式,通过有形的技术产品和实施方法为支撑,构建出来的把数据变成资产,并服务于业务的机制。

    数据来源于业务,又要反哺业务,从而实现“业务的数据化,数据的业务化”。数据中台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让数据用起来的机制。既然是机制,就需要从企业战略、组织、人才等方面全面规划和配合,而不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要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部门的问题,更是组织与业务模式改造的问题,需要顶层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改变,需要作为“一把手”工程规划落实。

    数据领域的发展历程

    看完定义,你可能更迷惑了:以前我就知道有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数据湖等概念,现在又出来个数据中台,他们到底都是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启蒙时代:数据仓库

    BI(Business Intelligence)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将企业已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经营分析决策,所以我们通常管它叫“经分系统”。

    从实现上讲,经分需要聚合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比如CRM、计费等,同时需要保存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量的范围查询。而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增删改查,无法满足经分的业务场景,于是“数据仓库”概念出现了。

    在1991年出版的《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给出如下的定义。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不是一个技术产品,而是一种数据的组织方式,其技术载体依然是Orale、DB2等传统数据库。

    除了基础概念,Bill Inmon还提出了数据仓库建模的方法,即三范式建模法。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首先把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到统一的数据仓库中,然后按照主题域(如用户域、交易域等)组织数据。不久,Kimball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也就是维度建模。维度建模从数据分析的需求出发,拆分事实和维度。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三范式建模从数据源构建,对整个业务通盘考虑,冗余数据较少,但开发成本高、不够灵活,适用于业务比较稳定的领域,如电信、金融。维度建模从分析场景出发,适用于变化比较快的业务,适用于互联网等业务变化快的领域。例如,阿里的数据中台产品,就是以维度建模作为方法论。

    数据工厂时代:大数据平台

    进入互联网时代,数据发生了三点变化:

    • 数据的规模急剧膨胀,采集的数据量远超人们预期。
    • 数据出现了异构化,除了系统本身的结构化数据外,有大量的图片、视频、日志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
    • 数据的实时性有了新要求,传统数据仓库通常以天或月为周期同步数据,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数据分析场景。

    所以,受数据规模、数据实时性和数据异构性的限制,传统的数据仓库已经无法支撑互联网时代的经营分析。

    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率先进行了探索,2003年起,建设性地发表了GFS、MapReduce、Bigtable三篇论文,奠定了现代大数据的技术基础。

    2005年,Hadoop的出现后,大数据迅速普及开来。Hadoop几乎成为大数据的代名词,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Hadoop是谷歌三篇论文的开源版实现。Hadoop及Hive、Spark、Flink等生态产品,解决了大数据落地所面临的存储、计算等基础技术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2010年,Pentaho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ames Dixon提出了数据湖的概念,即:数据湖是种以原始格式存储数据的存储库或系统。数据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企业数据架构方法,物理实现上则是一个数据存储平台,用来集中化存储企业内海量的、多来源,多种类的数据,并支持对数据进行快速加工和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海量、实时、异构数据处理的需要,但也使得数据开发过程变得极其复杂,于是“大数据平台”就产生了。

    大数据平台是面向数据开发场景的,覆盖数据研发完整链路的数据工作平台。

    该平台以Hadoop为技术底座,面向数据开发者,覆盖数据集成、开发、测试、运维等各场景。

    数据价值时代:数据中台

    在大数据盛行的年代,很多企业都加入了大数据建设的热潮,但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去思考为什么要建大数据平台。当企业在使用数据的时候,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 业务部门:随便要个数据就得一两周,能不能快点?
    • 数据开发:需求太多,人太少,数据口径不统一,活干不完。
    • 企业老板:连续多年做数据建设,钱没少花,看不到什么成效,各部门还不满意。

    由于各种原因,烟囱式建设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不同业务线、不同部门间的数据都是割裂的,指标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也大量存在。数据缺乏统一的管理,大量的重复计算、开发效率低下,计算、存储等资源的浪费,数据应用的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明明在那里,但就是用不起来,于是“数据中台”产生了。

    数据中台强调数据的复用,而不是复制。基于一套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开发和管理,避免重复计算,通过数据服务化,向数据应用赋能。

    数据中台与既有概念的关系

    1. 数据仓库:数据中台包含了数据体系建设,也就是包含数据仓库的完整内容,能够将企业数据仓库建设的投入最大化。
    2. 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依赖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完成了数据研发全流程的覆盖,数据中台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化。
    3. 数据湖:数据中台构建于数据湖上,具备异构数据统一计算、存储的能力,同时让数据的管理更规范。

    二、为什么需要数据中台?

    数据工作常见的五个痛点

    1. 口径不一致

    “口径”是数据工作者心中最魔幻的词语,很多数据问题都可以用口径不一致来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业务口径不一致、加工过程不一致、数据来源不一致。

    2. 需求响应时间长

    业务部门发起需求,汇聚到技术部门,然后再组织开发。数据开发团队承接整个公司的数据需求,而且每次开发基本都是纯手工作业,大量的加工过程无法复用,有时两个人做了同样的数据处理,还互相不知道。

    3. 取数效率低下

    以电信运营商为例,省级公司数据仓库的表数量是以万为单位的。面对海量的数据表,数据开发人员想找到与需求匹配的数据,是很有难度的。通常每个人对自己熟悉领域的表很熟,如果跨领域的话,凭个人的脑力是很难应对的,往往需要较高的沟通成本。

    4. 数据质量差

    做过数据的人都知道,使用频度越高的数据,其质量越好。数据服务能力需要通过数据应用的反馈,不断打磨才能持续提升。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即使知道某个环节有问题,但搞不清其影响面,也不敢贸然修复。

    5. 数据成本不断攀升

    前面说的都是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问题,老板们更在意的是年年花钱搞数据建设,到底做了什么,有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很多公司缺乏数据ROI管理,大量的数据有进无出,导致数据存储计算成本不断增加,比如一些多年没人使用的报表还在定期生成数据,空耗资源。

    数据中台需要具备的四项能力

    1. 数据汇聚整合

    随着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内部往往有多个信息部门和数据中心,大量系统、功能和应用重复建设,存在巨大的数据资源、计算和存储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部门墙、组织壁垒导致数据孤岛的出现,使得数据难以全局规划。数据中台需要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对数据进行统筹规划,协助不同的部门和团队更好地定位数据、理解数据。

    2. 数据加工提纯

    数据像石油一样,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使用,这个过程就是把数据资产化的过程。数据中台贯通全域数据,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出数据资产体系,以满足企业对数据的需要。

    3. 数据服务可视化

    数据的汇聚和加工是比较偏技术的,业务人员难以理解。加工完成后,需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数据资产目录、元数据、数据质量、数据血缘、数据生命周期等进行管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企业的数据资产,提升企业的数据意识。

    4. 数据价值变现

    无论是大数据平台还是数据中台,都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要真正给企业带来价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数据的服务能力,发现和探索应用场景,带来新的价值。例如,疫情期间三大运营商的位置数据,对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分析数据资产的成本消耗情况,及时地执行清理无用调度任务及数据、归档低频数据等操作,以节约计算和存储资源。

    数据中台解决问题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通过汇聚整合能力和加工提纯的能力,实现了全域的数据汇聚、规范的数据开发、标准的数据体系构建、可视的数据资的管理。

    • 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解决了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 克服了数据孤岛和重复开发弊病,解决了需求响应时间长的问题;
    • 描绘了数据全貌及血缘关系,数据变动全程可量化,对业务人员友好,避免了对个人经验的过渡依赖,解决了取数效率低下及数据质量难以改善的问题;
    • 引入了数据服务的能力,让数据赋能业务有了抓手,解决了数据商业价值问题。

    那么,理想的数据中台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建设呢?我后面继续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话数据中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nqbktx.html